一个项目要落地,其一线员工的配合程度几乎与其项目落地后的质量直接挂钩。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或者本身就经常和高兴技术频繁打交道的行业来说,接纳新兴科技并不是一件困难之事。但对与建筑业这类较为传统的行业来说,一线员工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智慧工地现阶段之所以难被一线员工接纳,其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落地前,对于这类重监管的设备来说,人是一定会有抵触情绪的。毕竟,谁也不愿意整天被一个机器盯着干活。因此,不少一线员工对于这类设备抱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认为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当一线员工抱有以上心态时,对于其他设备的接纳程度也会随之下降;一些需要员工配合操作的设备,精准度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则是智慧工地的前期投入有一定的成本要求,但成效却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并不够直观。此番原因,甚至让不少管理人员也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拒绝在项目上使用智慧工地,认为其作用不如人力。
围绕着两个问题,解决的办法也不算困难。目前,大部分相关企业采用的办法是自动生成运营日志;用直观的数据,来让一线员工与管理人员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相信数据的准确度,从而逐步接纳其存在。
作为一种工具,智慧工地的存在始终是要为人服务。如何让它切实地解决一线所实际存在的问题,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是其能否真正融入进整个行业的关键,也是有效降低一线员工抵触情绪的关键。要让智慧工地真正的融入到一线生产过程中,成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才能让令其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