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日公布的一份榜单显示,ChatGPT以4亿周活用户量跻身全球十大网站。虽然还是很难挑战谷歌这么个庞然大物,但对于其他网站而言,无疑是个强劲的对手。以ChatGPT为首的生成式AI,也许正在重塑互联网的形态。




传统媒体作为信息源,早纸媒和早期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但在AI出现后,这一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在过去六个月中,路透社从ChatGPT获得的推荐量仅有5万次,而《纽约时报》更惨淡到3万次。这相当于一个千万级网红账号,每天只能从平台拿到个位数的真实转化。




更令人不安的是,96%的ChatGPT用户从不点击内容来源链接,让原创者沦为AI的免费训练数据。这种“流量黑洞”效应无疑在摧毁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传统搜索引擎如同河流,将用户导向内容源头;而ChatGPT则是蓄水池,吞噬流量后却不再释放。这对于以开放而闻名的互联网而言,未来可能会成为一座信息牢笼。




想要了解为什么AI会对互联网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就需要我们先了解AI抓取数据的方式。以ChatGPT为例,用户不再需要翻找10个网页拼凑答案,利用AI就能直接在3秒内生成结构化的报告。这种高效的检索方式,能够让办公效率得到飙升。


但这种公式化的内容创作,对于互联网信息的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在习惯利用AI工具从事生产后,人类的思考能力确实会因此下降。但即便如此,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无疑还是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你不用,同行业会用,还会拿你的文章喂AI,抢掉你原本的流量。




这种零和博弈,无疑是种单方面的掠夺,让互联网的“价值交换”体系濒临崩溃。在现实中,传统媒体与AI巨头的矛盾也是接连不断。虽然OpenAI试图用合作分成缓解矛盾,但效果杯水车薪。未来的互联网回朝那个方向发展,恐怕现在还很难定论。

点赞(52)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