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一品汽车”)
魏建军用30年打造了一个“长城汽车”,然而现在他要用5年来“颠覆”它。
2020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用一次“生死拷问”作为献给长城汽车30岁的“礼物”。彼时,外界充满了惊讶甚至好奇,魏建军如何穿越那道“门”?前不久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上,长城汽车发布了“2025战略”,无论全球布局还是研发投入,无论组织变革还是用户运营,都让外界为之倾目,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魏建军的“穿越之路”。
不同于前30年的是,当前汽车产业转型面临关键窗口期、中国崛起遭遇全球化进程挑战,甚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都让魏建军这样的领军企业家身上必须多一份智慧和担当。时代之交,波云诡谲,魏建军如何在5年之内再造一个“新长城”,抢占新赛道,改写未来全球汽车格局?
1
30年,“势”不我待
任何企业和个人的成长,都脱离不开时代的宏伟画卷。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诞生了一批批商业领袖,从我们熟知的“84派”代表柳传志、张瑞敏到后来的“92派”的冯仑、俞敏洪,再到互联网大潮崛起的“99派”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均创办于1999年),无疑不是伴随着时代的洪流,弄潮前行。
长城汽车虽然诞生于“84派”,但真正进入魏建军时间是在1990年。
199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约为50万辆左右。彼时,汽车尚属稀缺品,国家并不鼓励个人购买。如果以当时的眼光看,缺钱少粮的魏建军在1990年进入汽车领域就是在冒险,甚至是“找死”。然而,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开始明确提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此后,中国汽车进入了高速发展通道。到2020年时,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了2500万辆规模。
“我们赶上了中国汽车最好的时代,长城汽车过去30年的成绩,要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和中国汽车产业的红利。”魏建军也深感长城汽车与时代的息息与共。
不过,时代为何会选择长城汽车,选择魏建军呢?
1994年,从华尔街回国的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和无数中国企业一起走向资本市场,据他观察“比我们更早一代的企业家(注:1990年左右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们都拥有杰出的胆识和魄力。在连职业经理人、产权等名词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他们便敢于跳出体制,摸着石头过河,在一片混沌之中敏锐地找准市场突破口,开辟出一番事业。”这些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非凡的中国企业家精神”。
30年后,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汹涌而至,魏建军再一次站在新经济周期的起点上。特斯拉、“蔚小理”、传统汽车巨头纷纷加速奔向新赛道。特别是以大众、宝马等品牌,将在未来3-5年将迎来全新智能电动产品的爆发期。
作为中国汽车的领军者,魏建军不仅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更有着一个战略家的敏锐度和危机感:“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有在这三至五年的时间里,快速放大优势,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领跑。而且,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只有一次。”
如同前30年长城汽车的成长与改革开放、市场红利密不可分一样,这一次中国经济同样迎来一次改写全球格局的机遇,也给长城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全球化的背书。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中国经济只需要以5%的速度稳定增长,再过5年就会迈入发达国家。再过十年,中国就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在这种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战略具有前瞻性,更具备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汽车强国梦想近在咫尺,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国内自主品牌将迎来历史性机遇。从目前的销量数据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了超过550万辆。此时,中国品牌面临的机会窗口、先发优势能否变成市场优势、产业优势,面临巨大考验。
魏建军带领他的长城汽车会如何做呢?
2
5年,焕新翱翔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诺基亚被颠覆”就是最好的例子,打败它的并不是苹果,而是时代。
同样,有着30余年积淀的长城汽车要想占领“新汽车”赛道,躺在过去的辉煌上显然也是不行的。毕竟,拿着旧地图,到不了新世界。
未来的路如何走?魏建军给长城汽车写下“四字真经”:绿智潮玩,即长城汽车将通过绿色碳中和、认知智能化、全球潮牌潮品、共玩众智众创实现惊艳世界的全球化目标。
绿:长城汽车理解的绿色碳中和,不是被动达标的压力,而是主动转型的动力。2023年,实现首个零碳工厂,建立产业链条的循环再生体系;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80%;2045年,全面实现碳中和。这不仅让长城成为提出“零碳工厂”的首个中国品牌,也将早于国家确定的“2060年碳中和”目标15年完成。再让我们看看那些国际豪华品牌,奥迪称在2050年前实现整个公司碳中和,奔驰承诺到2039年旗下所有乘用车实现碳中和,宝马宣布到2030年单车全生命周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道路上,届时长城汽车绝对是“顶流”级别。
智:长城汽车将加速智能化转型,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建立全栈自研能力,实现由“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进化升级。这不仅高度契合《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的2025目标,更是牢牢将汽车的“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据称,长城汽车当前拥有产品数字化中心、毫末智行、仙豆智能、诺创科技4个智能化组织,拥有超过3000人的软件团队规模,未来将达到1万余人。要知道,大众旗下的“vw.os”部门到2025年才计划扩充至5000人。
潮:以品类建品牌,打造新时代“潮牌、潮品”。长城汽车形成了皮卡、哈弗、WEY、欧拉、坦克、沙龙六大品牌矩阵,2021年,将推出10多款全新车型,2023年达到60余款,实现年产销280万辆。如果单看规模,意味着两年后长城汽车的销量将翻番(2020年长城汽车销量111.2万辆),年均增长要超过30%,似乎不太现实。但是如果按照60款车型平均销量计算,单车年均销量约4.6万辆,这对于爆款频出的长城汽车来说,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玩:长城汽车将传承优秀的工程师文化,大胆创新,和用户、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玩到一起,众智众创,建立与新型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打造价值新生态。
绿智潮玩,“字越少,事越大”。如果这四个字践行到底,长城汽车将在产品、营销、组织、品牌、文化等层面,实现自我迭代,无异于再造了一个“新长城”。不过,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魄力。
3
领跑新赛道,构建新格局
为了这次革新,魏建军秉持着“向死而生创未来”的坚定决心,用三十余年的历史积淀,去迎接历史巨变。用魏建军的话说就是,实现“打赢中国 走向全球”的目标。
根据规划,到2025年,长城汽车将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如果按照2020年全球车企的销量排名,年销400万辆将进入全球前十,一举改写全球汽车格局。
为达成这一目标,长城汽车将持续进行“研发大投入”,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将集中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以及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确保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比如,2025年高阶自动驾驶前装渗透率达到40%以上,2025年将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通过“企业大变革”,长城汽车推进组织持续迭代,打造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的管理模式,并于20和21年连续实施了两期股权激励计划,累计授予对象超过1.2万人,覆盖了50%的核心员工。后续实施滚动实施广覆盖的股权激励模式,未来将覆盖到100%的价值员工,实现由“打工者”向“合伙人”转变。
通过一系列的“大手笔”操作,我们看到了魏建军的魄力与实力,更看到了未来长城汽车的格局占位。正如长城汽车的企业精神“每天进步一点点”,再宏伟的目标也是靠一个个员工不懈奋斗出来的。当前中国正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魏建军所倡导的“合伙人”正是为员工创造幸福生活,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战斗力的高质量发展之举。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新时代赋予了企业家新的使命,他们不仅要能战胜当前的困难,更要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新的产业革命与历史变革洪流中,魏建军正在带领一个“新长城”,抢占新赛道,构建新格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