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清友会QingYouTalk”)
民众对互联网行业从全力支持,到口碑两极分化,现在呈现普遍质疑与批评。如果分析讨论只停留在内容导向不正确或者是资本无序扩张上,分析都会过于片面与肤浅,也无法深刻理解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对互联网行业重拳整顿的逻辑关系,更难以看清互联网出路在何方。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理解互联网经济背后的逻辑。
回顾历史,2008年是互联网行业分水岭,从单一线上模式、依赖广告业务和游戏业务,到线上线下结合。这个阶段,互联网迎来高速发展,用户数量与交易金额进入爆发式增长。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崛起,而线下卖场逐步没落。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得益于国家长期投入的交通体系建设,和大规模的IT建设,最终形成规模化效应。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强力冲击制造业,外需放缓,6万多中小企业倒闭,大量制造业人员失业。政府启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大规模基建开启,金融与房地产业相结合。
交通基建为互联网物流与仓储打下坚实基础。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08年的8万公里到2020年的14.6万公里,公路里程从2008年的373万公里到2020年将近520万公里。
电信改革为互联网带来流量红利,从2008年全国基站68.6万个到2020年931万个,其中4G基站575万个。
到今天,我国互联网行业从用户数量、生态内容以及服务品质来看,可以说做到了全球第一。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这并不是依赖几家公司或者几位天才企业家就可以做到。行业前期发展需要天量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成本均由国家负担,这也是为何海外电商与线下互联网服务赶不上中国企业的原因之一。
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为了激活市场,更多是弥补经济结构转型的欠账。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但数字经济的前提是完成工业化,有足够的资本与技术向数字经济发力。国家工业化是资本增密的过程,需要不断追加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这不受意识形态限制,发展数字经济同样如此。
互联网平台化是商业模式创新,并天然追求规模化效应,难免产生问题。国家必须予以整治,将其转向支持实体经济,虚实结合,弥补过去经济欠账,大力发展战略性科技产业,形成真正的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经济。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数字经济迎来飞速发展,服务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相对顺利,工业和农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面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有必要做到稳中求进、虚实结合。
互联网行业发展数字经济拥有天然优势,手握大量资本与技术人才,互联网本身已经结束野蛮生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接下来需要更多地从平台侧往产业侧转移,提高商业效率,进而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同时可以引导资金、技术往实体产业、商业转移,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和整治,是希望能引导回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数字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同合作。从企业角度看,互联网企业具有天然优势,资本雄厚、有技术储备、人才众多等等。
例如,阿里近期成立中国数字商业板块,主要进行数字生态建设和升级商业基础设施,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M2C模式。针对实体经济,淘特在生产区建设智能工厂,淘菜菜深入乡村的上下行通道,进行产地仓建设。针对数字经济,淘菜菜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选种、种植和溯源数字化,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生产相结合,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和模式的融合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共振共赢,互联网企业才能扩大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空间。
互联网企业发展政策上要符合要求,经济上要带动科技创新,社会上要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对互联网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产生了多少利润,达成多少GMV,甚至也不是是否运用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等,而是依赖于互联网企业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和无数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一切发展的前期是“以人民为中心”。
政府同时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保障中小企业和居民的合理合法权益,防止区域垄断再度出现,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助于延伸产业链,促进行业从纵向发展到跨界合作。数据流通使工业行业林立的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原本清晰的组织界限逐渐模糊,使产业由原来的上下游、产供销的线性关系向立体、多维的网络化方向发展。
行业内企业从原本的竞争关系转向竞合关系,个人消费者可以参与产品设计和制造成为产消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定义,形成全新产业网络。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给产业发展逻辑、产业组织形态、产业发展形态都带来结构性、颠覆性变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清友会QingYouTalk(ID:gh_22ac57a2b619),作者: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