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多层次(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养老年金保险等商业养老保险在实现资产长期保值增值、发挥养老保障功能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水平,有力支持了养老保险保障功能发挥,推动了养老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保险服务养老保障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多层次(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三支柱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有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平台,已覆盖近十亿人;企业(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已覆盖5800多万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从保险机构看,20世纪90年代,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开展个人和团体年金保险。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养老年金保险等商业养老保险在实现资产长期保值增值、发挥养老保障功能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水平,有力支持了养老保险保障功能发挥,推动了养老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
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实力显著增强
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有力支持了保险保障功能发挥。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坚持全面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丰富保险资金投资品种,通过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效能为更好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持。按照简政放权和行业自律管理思路,完善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制度设计。按照分类监管思路和“扶优限劣”原则,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监管。
从释放投资活力出发,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发行人条件,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投资债转股投资计划、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印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及配套细则,统一保险资管产品规则体系和业务监管框架;推进保险资管产品登记制改革,提高产品创设效率。
截至2021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为2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6%;累计实现收益5758.35亿元,同比增长8.32%。保险资金运用较好平衡了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稳健审慎的发展态势持续保持,有力支持了养老保障功能的发挥。
积累了充足的长期资本,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养老年金保险等保险资金正在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需要,保险公司重视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提供跨周期的养老保障服务,保单期限绝大部分在20年以上,长达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期、领取期特征,使其成为金融市场长期资金的重要提供方。
截至2021年6月末,养老年金保险责任准备金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这些资金一方面通过配置优质大盘蓝筹股、长期国债等资产聚焦资本市场中长期投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股权、债权、保险资管产品等方式先后参与了一批公路、铁路、城市基建等领域的投资,有力支持了京沪高铁、南水北调、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在支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棚户区改造、污染防治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投资项目。
积攒了丰富的长期资金管理经验,培育了特色鲜明的投资风格。目前,中国人身险行业平均负债久期约12.67年。相较其他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对于长期资金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的理解最为深刻。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保险资产管理已经建立了资产与负债协调联动、战略和战术配置相结合、投资研究与决策相配合的制度体系,形成较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注重资产配置而非频繁交易,注重长期投资而非短期收益,形成了审慎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和文化。
从近十余年投资情况看,保险资金每年皆实现正收益,夏普比率约为0.95,即使在2008年、2015年等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年份,保险资金亦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