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发展下,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变革乃至颠覆的风口,各种新技术加速催动汽车朝着智能化、互联化转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控股”)对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塑、整合全球资源、不段寻求转型升级,以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研发投入驱动创新,是吉利控股业绩增长背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李菲,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原创首发

吉利频频并购上演“蛇吞象”,这4大财务策略是关键!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吉利控股已成为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根据2018《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吉利控股以412亿美元营收位列267名,较去年上升76位。

  目前,吉利控股旗下拥有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汽车品牌。2017年,吉利控股全年总营收2782亿元,同期增长33%;净利润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其中,根据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发布的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吉利汽车的全年总收益增加73%至927.61亿元,实现利润达到106.34亿元,增长超过108%。

吉利频频并购上演“蛇吞象”,这4大财务策略是关键!

  并购合作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也是产业整合升级的有效手段。吉利控股不断刷新思维方式,通过探索“共生、共荣、多赢”的新模式,构建“全球价值链协同共享体系”,协调分享占领集团发展的至高点。

  2010年8月,吉利控股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控股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在2010年下半年陆续结清,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一大典范。

  2013年2月,吉利控股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百年企业——锰铜控股的核心资产与业务,并将其改名为伦敦出租车公司,从而完全拥有了伦敦经典出租车及其附属资产。

  2017年6月,吉利控股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最终协议,收购DRB-HICOM旗下宝腾汽车(PROTON)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51%的股份。

  2017年11月,吉利控股与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达成最终协议,收购Terrafugia的全部业务及资产。吉利控股将利用在汽车行业中积累的深厚技术专长和创新经验帮助和支持Terrafugia。

  2018年2月,吉利控股以约90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戴姆勒(Daimler)9.69%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股东。

  吉利控股跨国并购动作频频,但吉利控股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自身主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围绕主业并购;讲究财务策略、注重并购风险和协同整合,为自身的业绩增长和产业创新转型提供不竭的动力。

  跨国并购的四大财务策略

  基于集团整理战略规划考量,由财务团队领先落实对并购对象选择策略、估值策略、谈判策略、融资策略,以及并购之后战略协同整合。

吉利频频并购上演“蛇吞象”,这4大财务策略是关键!

▲图 吉利控股跨国并购的财务策略

  一是对象选择策略。在并购对象的选择上,无论市场标的如何优秀,吉利控股始终坚持业务相关性原则,围绕主业汽车、飞行汽车等相关领域进行并购。

  二是估值策略。目前市场在线有4万多个金融品种,涵盖股票、债权,各种外汇及各种衍生品,这为吉利汽车金融平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选择一定的专业机构进行合作,最终基于集团自身实际情况、并购对象情况、并购的目的和策略来进行估值。

  三是谈判策略。在并购案中,谈判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比拼脑力、体力、心力的过程。吉利控股团队的沟通交流秉承简单的原则,不涉及任何谈判技巧,而是坚持公平、透明和换位思考的原则;坚持做到五个满意,即让并购对象的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以及吉利控股自身的股东/投资人满意。

  四是融资策略。任何跨国并购尤其是重大并购中,融资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融资的安排一定是在并购过程中有规划地进行,而不是在并购之后进行。

  跨国并购的四大风险防范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除了要明确以上四大财务策略外,还需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关键有以下四点:

吉利频频并购上演“蛇吞象”,这4大财务策略是关键!

▲图 吉利控股跨国并购的关键风险

  一是战略风险防控,这与并购对象的选择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企业对于并购所期待的目的密切相关。在并购开始之前,就要对战略风险的防控进行相应地思考并分析准备应对的措施。

  二是关于商业风险,吉利控股通过调查,在未来长期的业务规划过程中,通过对各自业务优势,互相寻求协同的各个领域准备覆盖商业的风险。

  三是法律与政治风险,其中强调的是对于工会、社区、所在国家政府各个方面的沟通,一定要在项目的谈判过程中密切展开。

  四是,整合风险。这是最后也是并购之后最为重要的一点。绝大多数并购交易都面临并购后巨大的整合风险。各种统计数据表明跨国并购失败比例高达50%~70%以上。那么,吉利控股在并购之后是如何进行整合的?一个是“放虎归山”,另外一个是“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在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时,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面对全球媒体这样表述到。事实上,吉利控股充分授予沃尔沃管理层自主权,实行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三层架构。

  跨国并购整合后的三步走战略

  根据集团总体业务及战略发展需求,吉利控股在并购沃尔沃之后,首先从财务方面进行协同,在此基础上推动技术整合,再于2017年进一步加强品牌和企业,以及销售之间的紧密联系。

吉利频频并购上演“蛇吞象”,这4大财务策略是关键!

▲图 吉利控股跨国并购整合后的三步走战略

  一是财务的整合。在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之后,外界质疑,这样会给吉利控股带来极大的财务负担,这个判断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在财务整合方面,吉利控股聚焦资产负债表管理。资产负债表管理主要是对投资融资前期规划和协同。投资一定要集团统一,融资要协同。尤其在2011年、2012年沃尔沃急需研发资金的情况下,吉利控股成功争取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助力沃尔沃发展。经过这些年在财务管理不断协调推动下,吉利控股已经在最顶层的战略财务、居中的管理财务、奠定坚实基础的共享财务三大领域确定了架构。尤其在吉利控股和沃尔沃关系方面,在管理财务上是吉利控股、其他子集团板块各自建立自身的管理财务体系,共享财务打通了吉利控股国内各个子公司和板块。

  二是技术整合。在财务协同的基础上,自2013年开始,吉利控股进行深度技术整合,首先面临一个较大的问题——吉利和沃尔沃协同的基础是什么,产品差距如何?为此,吉利控股邀请沃尔沃相关负责人到吉利研发中心参观,得到了认可。目前,吉利控股研发中心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研发中心之一。沃尔沃在品牌和专利技术以及欧美的营销网络方面配合协同,双方联合研发全新的世界领先的汽车平台技术。

  三是战略整合。通过财务有效协同,吉利控股在市场上树立了更高的威信,取得了管理层的信任。在前两个整合协同的基础上,双方最终确定成立领克合资公司。在吉利与沃尔沃整个协同,乃至吉利控股和新进入集团的其他品牌协同过程中,形成了合作理念: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分享最佳、促进最佳实践、促进最优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过去取得初步成功基础上,未来吉利控股进一步在跨企业、跨品牌、跨国家以及跨文化协调整合中不断进步和提高。

  主要参考资料:世界会计论坛公众号、吉利控股官网、凤凰网汽车。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派可数据财务分析 2018-07-30 15:31:58

  一.企业背景

  1.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2.福特沃尔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二.并购原因

  1.大企业创新理论(最为重要的原因):吉利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走出国门的技术资本,于是便关注了国外沃尔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了解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从而获取操控的核心技术和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

  2.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方使得吉利的目光放到了国外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想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来获得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以此来打开吉利在国外的市场。而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在2007年曾实现45.83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并且有着2000多个全球经销商、供应商体系在国际渠道方面绝对是吉利所需要的。

  3.国际品牌效应: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提升吉利的国际品牌地位,利用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4.福特汽车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福特的汽车销量下降了21.8%,亏损146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沃尔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的战略决策之一。但此时金融危机已经使得全球大型车企无力竞标沃尔沃,因而福特不得不考虑吉利。

  5.沃尔沃价值低估:沃尔沃自从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销售额连年亏损。2008年沃尔沃全球销量374297辆,同比下降10.6%,税前亏损额高达17亿美元。200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334808辆,同比下降18.3%,税前亏损9.34亿美元,导致了它的价值被低估。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三.并购大致方式流程

  1.项目耗费时间:2007年年中吉利成立“V项目”到2010年8月完成收购耗时3年。

  2.大致流程:福特开价60亿美金→尽职调查后投标35亿美金→因为研发费用减少导致再减17亿美金→最终双方决定为18亿美金全资+9亿美金的运营资金100%收购沃尔沃股权。(其中投标中有两支基金和北汽控股加入竞争)。

  3.收购方式:杠杆收购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从吉利2002年到2009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对于27亿美金的收购资金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们采取的是杠杆收购,是指公司或个体利用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此公司的策略,由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作担保并用来还本付息。如果收购成功并取得预期效益,贷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资产升值所带来的收益(除非有债转股协议)。因为杠杆收购的主体需要金融投资公司,所以吉利成立了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嘉尔沃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成都,上海,大庆政府进行了借款,其中成都和大庆为30亿人民币,上海为10亿人民币,大致地资金架构为: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资金注入全部到位后与2010年正式达成协议,吉利以27亿美元的代价全资100%收购了沃尔沃汽车集团。

  4.收购评价:吉利并购沃尔沃是杠杆收购的范例,外界融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危机使得许多海外资产被低估,通过海外并购,吉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梦寐以求的汽车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但是成功并购只是第一步,在众多的杠杆收购案例中,大多数的杠杆收购失败最终都归因于杠杆收购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的风险。作为一种以小博大的并购方式,在成功并购目标企业后,并购方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运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四.并购后吉利运营财务分析

  1.偿债能力和破产风险分析

  在2008年吉利汽车表示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达到了18.06和17.64的最高值,这也是由于并购沃尔沃积累资金和利润,导致流动资产增加的原因,在并购完成后这两项指标都下降到正常范围。但是表示长期偿债能力的长期资产负债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表明:吉利汽车的长期偿债能力在下降。并且资产负债率在2011年达到65.3%,这说明吉利汽车利用财务杠杆的程度在加深,公司的财务风险在增加。

  Z-score模型分析:

  Z=1.2*a+1.4*b+3.3*c+0.6*d+0.999*e

  a=流动资本/总资产

  b=留存收益/总资产

  c=息税前收益/总资产

  d=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值/总负债

  e=销售额/总资产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因为z值在2015年前有着一定的波动,并且在2010年并购完成后有着较大的跌落,持续了三年到四年的低于1.8时期,说明这段时间破产的可能性很大,这与举债融资收购有着较大的关系,并且这个时候双方的企业磨合还未完成,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并没有整合完成,预想的盈利还未出现,有着较高的破产可能性;但是在2015年后逐渐回升,破产的可能性降低,偿债能力逐渐上升。

  2.盈利分析: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在2010年收购完成后,从上述的表格看,在2011年的现金流量减少外,,和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润率都有小幅下降,这种小幅下降也持续到了2011年,在2011年到2014年波动之外,之后几年都是稳定增长因此,以目前数据为依据,从长远来看收购后吉利汽车的盈利能力是逐步上升的。

  3.综合财务分析(杜邦分析法)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从此表的数据来看,吉利在并购沃尔沃后,财务指标显示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波动,但波动不大,短期来看前景并不是十分好。从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来看,从2010年并购到2015年都没有明显的改善,说明收购后两者的之间的运营效率比较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较慢,还处在磨合期,到了2016之后有了改善,资产的运用率得到了提升,销售能力得到了增强。

  从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来看,2个指标的数据在2010年后都呈下降态势。这是由于并购后的整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财务上并没有迅速地表现出净资产报酬率的增长,但是在2016年开始就有了飞速的增长。

  从权益乘数这个指标来看,2010年到2012年指标数值明显过大,直到2014年才降到了最低。这说明并购后,公司负债程度高,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而在2015年后的指标有明显上升,与吉利的新一轮并购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间接表明吉利已经有着更加强大的盈利能力。

  总的来说,净资产报酬率在2014年前呈下降趋势,虽然吉利在并购沃尔沃后扩大了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但并购整合吸收过程艰难重重,在短时间内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并没有发挥的十分明显,但根据2015年至2017年开始,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逐步回升,并且前面两者几乎涨了一倍。作为分界点的2015年,我们看从之后的数据看出,在长期角度上,吉利通过杠杆收购沃尔沃是正确的决策。

  五.并购后吉利发展现状

  并购之后吉利与沃尔沃相互融合,交叉持股,技术共享……这样的结果是吉利、领克、沃尔沃所需要的,也是媒体和消费者所希望的,同时还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所推崇的。吉利这几年的崛起,与沃尔沃有着莫大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沃尔沃直接输出技术给吉利,而是吉利在消化、吸收沃尔沃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打造出了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如果我们将吉利前面这些所做所为比作“试婚”的话,那么成立合资公司则可以看成是“修成正果”,这场“跨国之恋”是时候功德圆满了。

  2017年7月20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宣布,将与吉利控股集团建立一个合资技术公司,该合资公司将共享汽车技术,并将携手开发电动汽车技术。同年12月27日,吉利宣布收购沃尔沃集团8.5%的股权,成为沃尔沃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2018年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经历多轮收购和并购,目前吉利控股已形成吉利汽车、领克、沃尔沃、伦敦出租车、宝腾和路特斯(莲花)六大汽车品牌矩阵,覆盖中低端品牌、豪华品牌的完整产品谱系。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百度文库。派可数据转载此文,并已声明上述创作者信息,如有侵权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处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