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4月21日盘前,如涵控股(RUHN.NASDAQ)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私有化交易,公司即日起从纳斯达克退市。
根据此前宣布的协议和合并方案,如涵控股有限公司与RUNION Mergersub Limited(“Merger Sub”)已完成合并。Merger Sub为RUNION Holding Limited(“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合并之后,如涵控股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而成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合并协议,在合并生效当日,如涵控股的每一份在合并生效日之前发行流通的美国存托股份(相当于该公司的五份A类普通股)以及上述美国存托股份代表的期权基础股份,将被取消,同时每股美国存托股份可转换3.5美元现金(不计利息)。
对比来看,如涵本次私有化协议价格较其2019年4月份的IPO发行价缩水了72%。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分红等情况下,如涵IPO时参与认购的投资人持股至今浮亏约72%,市值缩水超七成。
资料显示,如涵控股成立于2001年1月3日,主要从事经营并建立网络红人的社交电商网店,针对风格固定、个人品牌已成型的用户,为其提供供应链管理等基础运营服务等。2019年,如涵控股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
多年以来,如涵控股采用“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经营模式,致力于挖掘各领域潜力KOL,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升级变现,旗下已经培养出张大奕、虫虫等知名带货网红。
2019年底开始,直播电商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加上2020年的疫情影响,直播电商用户及销售量呈几何级增长。在野蛮生长阶段,明星、网红、学生、白领等各领域都有大量从业者转行进入行业。
但随着行业门槛和专业性的不断提升,以及用户对直播形式的逐渐免疫,行业开始优胜劣汰。一方面,流量还销量的形式不再奏效;另一方面,部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MCN经营危机甚至倒闭。
自上市以来,如涵控股的盈利能力一直都备受关注。不过,如涵控股并没有交出满意的答卷。
根据如涵控股发布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2.48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收入2.727亿元下降9%。同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为3120万元,同比收窄38%。
对此,如涵控股指出,自2020年4月以来,公司某头部KOL遭受负面宣传,其名义下的网上商店销售收入大幅下降。而事实上,这里所指的正是其最为依赖的头部KOL张大奕,彼时张大奕正陷入“蒋凡事件”风波,尔后如涵控股收入锐减,股价也遭遇下挫。王思聪甚至曾点评如涵称,“网红KOL变现不是问题所在,而是如涵这家公司。”
不过,在经历了风生水起后,直播行业好似也进入了“多事之秋”。此前,李佳琦、李雪琴、汪涵也因直播带货存在售后难或数据造假等问题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批评。
针对直播乱象,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广电总局相继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对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的引导规范。
然而,切实落到监管层面,直播等新模式的飞速发展难免让监管显得力不从心。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为仅190亿元,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为9610亿元,直播电商行业发展速度十分迅速,预计2021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2012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掘金机会大有所在,但此时的如涵可以说是“一地鸡毛”。对于如涵控股此次宣布私有化,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亏损成因外,或受蒋凡事件的影响而导致资本市场对如涵未来发展的担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