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增长的保险资金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截至2022年1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3.2万亿元。资管新规后,手握巨额资金的保险资管如何布局?复杂市场环境下,保险资金如何投资?在创新支持国家重大战略方面,保险资金有哪些探索?

  带着这些问题,券商中国记者近日专访了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平安资管于2005年5月成立于上海,是首批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末,平安资管资产管理规模达4.05万亿元,投资范围涵盖债券投资、权益投资、基金投资、直接投资等众多领域,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黄勇于1996年10月加入平安集团,曾先后任职于平安集团及旗下成员公司的多个重要管理岗位。今年1月30日起,黄勇正式出任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表示,正式上任两个月来,公司进一步明确了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未来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做长期正确的事,一方面服务主业,努力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在采访中,黄勇还就绿色投资、资本市场走势等多个热点问题分享了观点。他表示,短期来看,今年投资环境应该是历史上最复杂的一年,短期防范风险是最重要的,这种情况下不要焦虑和着急,而是要着眼长远,顺势而为。

  万亿资金如何布局?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布局四大战略产业

  平安资管董事长 黄勇

  保险资管要“结硬寨打呆仗”

  问题1:资管新规后,各类型机构同场竞技。您如何看待保险资管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保险资管的优势在哪?

  黄勇: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参与的主体很多,包括公募,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券商资管,信托等,资管新规把大家的起跑线拉平了。未来这个市场是趋于白热化竞争还是共同繁荣呢?我个人认为,在现阶段,大家是合作多于竞争,因为市场发展太快,大家都可以做增量,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潜力巨大。

  不同类型的机构各有竞争优势和劣势,从保险资管来说,有如下独特优势:

  一是大体量、长期资金管理能力。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长期以来在长期大类资产配置、投资风险管理和跨周期稳健投资等方面形成了长期且独特的能力优势。中国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罗艳君曾表示,保险资金是期限最长、风险偏好最低、约束条件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资金之一,过去十五年(2005-2019)年均收益率为5.44%,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二是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获取能力。保险资金的负债属性决定了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体系必须以长期稳定绝对收益为导向,基于投资体系、流程和方法的独特性,构建长期绝对收益获取能力。

  三是大类资产配置和多品种投资能力。 保险资管相对于其他主体来说,资产配置的能力比较突出。保险的资金投资范围相对较广,包括现金、股票、债券、另类资产、衍生品等,投资期限较长。因此,保险资管公司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配置型投资,有专门的战略战术相结合的资产配置决策体系和团队,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形成了完备体系流程,且经受住了市场的长期考验。

  保险资管当然也有需要学习其他资管公司的地方,例如有些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投研体系比较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完善。有些成功的基金公司往往是选对了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坚持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正确的事情长期做,最近几年发展较好。资产管理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很多东西需要积累和坚持,三年五年不一定看出成效,但坚持下去,八年十年后可能就成效显著。作为保险资管公司,我们要学习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美成在久,成为时间的朋友。

  问题2: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据您了解,行业和公司调整情况如何?

  黄勇:保险资管公司目前有33家,据我们了解,整个保险资管行业在资管新规整改方面的进展还是非常不错的。涉及到我们自己,都是按照监管的要求和进度去完成的。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平稳收官,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全新的开始,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问题3:资管新规相关细则明确了保险资管产品可以面向合格个人投资者销售,公司是否有计划开展相关业务?

  黄勇:在面向高净值合格投资者开展业务方面,我们非常谨慎地在准备并有一些尝试,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开展。一是对于保险资管是否要大力发展这块业务,行业还在积极研究,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二是从平安资管来说,我们是一家to B的公司,如果要做to C,除了投资本身,要做的准备工作还是蛮多的。因此,是否要大力发展这块业务,公司还在研究。很可能是与其他公司合作,我们现在的B2B2C就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效果很好。

  未来第三方占比将逐步提升

  问题4:您刚才说到资管市场目前处于增量时代,那么保险资管主要关注哪些增量?平安资管有何规划?

  黄勇: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居民,保险资管初心和使命主要是服务好保险主业,管理好保险资金。无论从监管机构还是从集团来说,都是这么定位的。服务好主业、做好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是我们的第一使命。在服务好主业的基础上,如果还有余力,我们要去参与财富管理市场,这种参与主要是通过第三方业务,为第三方客户服务。

  发展第三方业务其实就是深度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在市场化竞争中检验、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深度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提高投资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只有积极拓展外部客户,才能真正磨炼市场竞争力,反过来促进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

  截至2021年末,平安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达4.05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000亿元。从2006年我们开始做第三方业务,一直是逐年稳步增长的状态,无论是客户的数量、还是受托管理规模,目前在市场上所有的保险资管公司中,我们是处于前列的。目前的第三方客户包括银行、保险、大中型企业、海外机构等。

  从比例上来看,目前第三方业务占比是百分之十几,长远目标是逐步提高三方业务比例。国际上,有些知名的保险背景出身的资管公司,它的第三方业务超过一半。

  资管新规后,各大资管机构拉平了起跑线,保险资管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可以与其他资管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特长,合作共赢。

  例如,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子净值化转型压力大,亟需低波动、绝对收益特征的产品,保险资管的能力优势能够满足银行理财的配置需求,为理财子公司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投顾服务,目前80%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是我们的客户;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拥有客户和渠道优势,保险资管拥有投资管理和风控优势,我们可以发挥自己资产配置的优势,比如和银行理财子合作FOF的联名产品,通过to B的方式达到to C的效果。

  未来,保险资管还可以在养老第三支柱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

  希望放开申请养老保险资管产品

  问题5:能否具体说说,保险资管如何参与第三支柱建设?

  黄勇:未来几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养老的资金需求快速扩张,带来个人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理财需求大幅提升。

  目前第三支柱在整个养老体系里面的占比是很小的,第一支柱大概占60%多,第二支柱占40%不到,第三支柱可能1%都不到。现在政府和银保监会等机构都很重视这一块,相信以后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缓解第一、二支柱的压力,需加强第三支柱的建设,并需要优秀资管机构的共同参与。最近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从“四地四机构”扩展为“十地十机构”,我们看到中国养老的第三支柱建设,虽然仍在摸索阶段,但在逐步发力,未来更多的资管机构将有机会参与到养老金的管理中来。

  保险资管在管理长期资金方面有显著优势,可通过借助自身投资管理优势满足养老理财需求。2020年《保险资管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给予保险资管机构中长期金融产品的供给者的定位,并将基本养老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金明示为产品投资者,这是对保险资管在养老金管理上的肯定。

  未来,保险资管公司可以通过研发养老资产管理产品,助力养老第三支柱的建设。除了给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投顾服务和底层产品配置,未来若条件允许,能力符合且制度完善的保险资管公司可以尝试发行养老资管产品。作为资管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保险资管公司希望能在养老事业中也发挥所长,有所贡献。

  三大路径开展ESG投资

  问题6:近两年来,ESG在险资投资中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平安资管在ESG投资方面有何举措?未来有何进一步发展计划?

  黄勇:ESG是最近两年比较热门的话题,涵盖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其实公司治理在十年前,金融机构就比较重视。现在环境和社会责任慢慢成为全球共识,我们也认为是大势所趋。

  平安集团在2019年8月加入了“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是中国第一家加入该组织的资产所有者。从组织架构看,集团已经建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战略、规划、制度等,下设绿色金融办公室,各专业子公司也设立绿色金融办公室,明确各层级权责,从上至下落实ESG理念和战略。

  集团的ESG战略有很多方面,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公司治理、三村工程等,同时集团层面要求不断增加对于绿色标的的投资,包括不限于上市公司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债权计划等等,并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形式和领域创新。

  从平安资管来说,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做了相关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进行绿色资产投资: 为绿色以及低碳转型的企业提供多种渠道的融资支持,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例如,2021年国内首个保险资金双碳基金,投资于青海黄河共和光伏项目;近日,我们还成功注册了广西交投项目,这是国内首单经绿色认证的绿色保险债权投资计划。

  二是加大绿色ESG产品开发力度: 两只ESG产品正在内部筹划中,分别为一只固收产品和一只权益产品,目前产品小组正在确定ESG策略、方法、基准,并回溯与基准相比的胜率。

  三是构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ESG方法论。 我们作为投资管理人,不能照搬国外,制定符合自己的ESG投资实践方法论更重要。

  近十年来,资管直投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夹层基金等方式,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绿色基建等绿色产业的发展,累计投资规模797.54亿元,其中2021年新增投资规模266亿元。

  问题7:ESG投资的历史数据和标准是缺乏的,实际投资中如何规避风险?

  黄勇:目前,ESG投资在全球而言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每个国家有自己的一些实践。虽然还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在大方向上大家是高度一致的。

  从实践角度,平安从集团层面打造了海内外首个AI-ESG平台,实现了让科技赋能公司ESG管理。据我们了解,这个数据库对4000多家主体或者企业建立了大数据打分系统,通过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为ESG风控、模型构建、投资组合管理的整合应用提供智慧化工具和数据支持;中证指数公司也针对上市公司建立了一个系统。我们目前也在借鉴这些平台标准,用几套不同的标准去交叉验证,准确率就比较高了。

  将加大对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布局

  问题8: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您认为险资在支持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黄勇:保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建设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是保险资管的能力天然适配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等。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追求价值投资、长期收益的特点。 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地,经济结构的转型,新兴产业的壮大,往往需要长期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也能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这与保险资金的属性天然契合,因此,险资一直以来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是监管部门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持续优化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路径,给我们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取消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允许险资投资基础设施公募REITS,允许险资投资非保险类金融机构实际控制的股权投资基金等。在这些政策引导下,保险资金得以更好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问题9:平安资管有哪些实践?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布局?

  黄勇:从平安实践来说,一是形式上,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开展直接投资;二是领域上,关注服务国家战略,投向先进制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等方向。目前,平安直接投资业务模式支持实体经济累计投资规模超1.2万亿,2021年新增投资规模超1800亿,连续多年新增投资规模位居行业第一。

  先进制造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国之重器”,同样也是平安资管投资布局的重点。2021年,平安资管向渝资光电项目累计投资65.3亿,为重庆最重要的半导体产业项目提供了保险资金支持,推动了重庆数字产业化建设,这也是首个“险资入渝”项目。

  在新基建方面,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战略号召,2020-2021年期间,我们成功落地成都青白江数据中心、安吉数据中心等多个IDC项目,累计投资52.9亿。

  未来,平安资管将重点做好对“两新一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对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将保险资金更好地配置到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 助力实现高质量稳增长。

  进一步明确经营理念,做长期正确的事

  问题10:正式履新平安资管董事长后,您做了哪些工作?对平安资管未来的发展有何计划和目标?

  黄勇:正式上任两个月,第一件事是与班子和重要干部讨论,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什么?经过广泛且深入讨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经营理念应该是:以客户为中心,做长期正确的事。在工作中,如果短期和长期有矛盾,那我们就选择做长期正确的事。如果公司利益与客户利益有冲突,那么以客户利益为优先。把这个经营理念明确后,碰到具体工作上有分歧时,自然就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第二件事是明确管理理念。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对待员工,我们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奋斗者是最宝贵资产;二是如何对待创新,如果我们每个员工都“与时俱进,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其实创新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好奇心是创新的源头。

  未来,平安资管将一方面服务主业,努力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另一方面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问题11: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平安资管数字化转型进展如何?未来有何具体规划?

  黄勇:近年来,金融和科技正在深度地融合,疫情进一步倒逼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字化有助于保险资管机构提升投研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等,巩固和重塑竞争优势。

  全面数字化是平安集团第四个十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工程之一。目前,集团正在全方位进行数字化转型,从产品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向战略数字化进行转变。

  从平安资管来说,我们具体做两方面的事情,一是管理的数字化,二是业务的数字化。

  管理数字化方面,平安在2019年中正式启动智慧经营分析系统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打造,智慧经分目前已成为集经营检视、考核追踪、线上会议、同业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一站式平台,并通过与公司各业务平台的数据直连,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利用系统算法,实现经营分析结果的自动化呈现。这个系统已经建立三年了,目前来看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未来,智慧经分还将继续完善智能预警、智能预测等功能,实现从经营监控到经营决策,再到执行追踪的经营管理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化目标。管理数字化,起到了“先知先觉先行”的效果。

  业务的数字化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例如KYMF,即Know your MOM and FOF,这是我们去年起大力开发的基金智能分析系统。它有两大功能,一是对全市场所有基金经理进行画像,我们可以更清晰的地了解每个基金经理的特点,二是帮助进行FOF组合的搭建。通过业务数字化,我们可以提升投研效率,更好地推进投研系统的留存、升级和传承。

  问题12:如何看待北交所投资机会?

  黄勇:既然中央把三板市场提升到北交所的位置,这个战略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非常有意义。政策上保险资金可以投PE,VC,但整个行业比较少投资VC,有些比例投在PE上。实际上2009至今,保险资金在PE投资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北交所吸引了一些相对小规模、新兴的企业挂牌,我们可以把它看成PE,VC的初选池,且由于北交所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比较严格,对于保险资金来说比去市场上找项目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公开信息,所以我们更多是把它看作PE、VC的初选池,那是一个很好的池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