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钟声早已悠扬地响起,这一年充满了机遇,也充斥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如何才能从内部的质疑声和他国的围剿中突围而出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专家的展望与思考,希望能为关注这个领域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产业整体向好


当前全球和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均处于高速发展期。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IT总投资规模为1288亿美元,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IT总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5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6%。据工信部数据,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展望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风向标。根据沙利文咨询预测,预计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6158亿美元,我国将突破7993亿元。

新质生产力加快孕育中

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稳步推进,揭榜任务涵盖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赛道共计52个揭榜题目。展望2024年,通用人工智能各项任务的揭榜单位将按照要求,进一步推动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制到应用落地的产业化进程,通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领域的融合创新有望发挥关键作用,孕育催生未来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大模型赋能垂直行业


2023年,国产大模型一时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仅2023年1-7月,就有共计64个大模型发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国产大模型有188个,其中通用大模型27个,目前已有超20个大模型获得备案,大多数已向全社会开放服务。基于2200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的关系数据量化分析表明,我国人工智能已广泛赋能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19个应用领域。大模型正成为前沿领域研究的重要工具。

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已将人工智能科技人才培养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点举措,国内各高校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等方面强化部署,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步伐显著加快。展望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跨学科融合将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分梯度融入其他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当中,不同学科视角下探索融合应用是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产学研用生态体系的关键。



点赞(32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