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
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大波动。实际上,这就是一场系统性风险。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是想从市场普通研究者,和每天跟柴米油盐打交道的普通人视角,自下而上的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些信息和看法。从普通人的观察角度,希望能带来与亮眼的统计局宏观数据不一样的信息,尤其是希望能让人看到一些微观层面普通人生存现状。当然,决策者可能有更加全局的考虑。
至少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去年我们刚宣布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刚提出了伟大的“共同富裕”国家远景,然后就出现了让老百姓家庭财富急剧缩水的市场大波动。从房子,到股市,到债券,甚至已经波及到了关系到普通民众的银行理财产品。据统计,当前已经近1900支理财产品的净值小于1,涉及到数万亿元,占了整个银行理财市场的十分之一。要知道,银行理财和住房是社会大众最基本的两个财富载体,也是最有安全感的保值增值资产。这两块如果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将严重影响到社会信念和稳定。
既然我们说已经打赢了扶贫攻坚战,要巩固扶贫成果并防止返贫,就要高度重视这次金融大波动带来的居民财富缩水可能引发的普遍返贫现象。毕竟中国的住房按揭住户已经超过4亿人(夫妻两人都有债务责任),股民账户也历史性的超过了2亿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拿着其中一个开玩笑,让社会民众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不仅没有获得感,还产生巨大的失落感。这绝对不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主张。我们都知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中国能走出独特发展道路的信心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呵护居民财富基本盘,就是维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然而最近几天,股市的下跌幅度和惨烈程度,可以与前面任何一次大波动相媲美。有些股票已经近乎崩溃。更加严重的是,股票的整体价位正在接近下一个平仓线、止损线和赎回心理价位。如果这几个临界值一旦触及,就会引起下一波“跳空”——股票被不计代价的抛售平仓以满足风控要求和客户赎回的头寸需要。此时,市场将会出现下一个无人敢接盘的“无人带”,除非有维稳基金出现。但此时很可能也收效不大,因为市场出现了流动性黑洞,再多的维稳资金也被这个黑洞吞噬掉。因此,维稳资金入市的时间窗口很重要。
债市,即使是利率债,在如此恐慌的背景下,也会被抛售以换取流动性。因为,利率债虽然安全,但并不能拿来补仓和补充保证金,也不能满足客户的赎回,除非被抛售换成现金。让人意外的是,最新出台的宏观数据如此亮眼,央行也就没有按照预期降息(MLF),债市也开始弥漫起绝望的味道。专业的交易员可能从来没遇到如此微妙蒙昧的时刻。
其实让人最忧心忡忡的并不是股和债,毕竟这两大资产,关联的是居民的零花钱(闲钱炒股),与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资产负债表安全不直接相关,毕竟加杠杆炒股的股民并不多。债券虽然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底层资产,但波动程度并不是那么大。让人最担心的是房地产,它不仅是居民财富的主要承载形式,还是就业密集度尤其是中低端就业密集度最高的行业,也是信用和财政关联度最高的行业(居民加杠杆的主要资产)。换句话说,中国的房地产装在三个表里:一个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同时创造信贷资产(最主要的抵押品)和广义货币,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不良率;一个是地方政府的现金流量表,土地转让金和以土地为隐性抵押创造的平台贷款;很多地方政府主要依赖房地产创造的信贷资金给基层发工资和还本付息。最后一个是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承载着安居乐业、共同富裕的基本希望。
因此我在2020年3月全球金融海啸的时候指出,只要中国的房地产没问题,中国的经济就不会有大的系统性问题,股市和债市的波动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这个时间,房地产也卷入了这场大波动之中,三条红线触发了房企的债务危机,几十家房地产民企集体躺平也是前所未有,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烂尾遍地,开发商拖欠上游企业和民工工资;地方土地大面积流拍,“六稳”、“六保”受到严重挑战,地方政府的现金流量表已经到了干涸的极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只是账面的太平。这些还不包括疫情反复的严峻形势下,有些城市又开始封城停工带来的大批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就业者的突然失业。
第二个严重的问题是人们作为日常支付用的现金价值,在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下也大幅缩水。如果说股民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住房贷款者代表的是一个群体,那么以现金为主要资产,缺乏其它金融资产的又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主要是低收入就业者,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和年轻刚毕业的白领,这个群体是领导人在共同富裕文章中特别提到的,需要提高收入和财富水平的重点人群。但是,如果生活成本和真实的物价不断上涨,他们很可能更快的返贫。比如我切身观察到,最近两年的蔬菜价格几乎每年翻一番,两年前超市的货架上还有2元/斤的蔬菜,一年后普遍到了5元/斤,今年看到10元/斤的蔬菜已经不稀奇,为了维持日常生活人们已经没有更多的替代选择。最近俄乌冲突,导致馒头类面食也涨了近30%。物价这个上涨势头,实际上导致很多城市的低收入阶层出现了生活贫困的状态。更不用说那些失业的阶层,今年近1000万的毕业生。
导致股市大波动的原因有很多,国外货币退潮俄乌冲突大气候,国内经济下行政策收缩小气候,交织在一起非常错综复杂。但是导致房地产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却是由外生冲击触发的。政策的初心,三条红线是好的,但是引发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却是没有想到的。至少现在证明了一个问题:很多人盼望的房价下跌如期实现,但是不仅没有带来所谓的购房成本下降和喜悦,反而因为经济下行导致的工资和就业下降,让年轻人买房更难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动态一般均衡问题,不能简单局部静止割裂的看问题。
还有一个忧心忡忡的现象是,地方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刀切粗暴的扭曲执行一些中央政策。比如,对民办教育转公办的问题,本人有切身的体会。某地要求一年内几乎所有的民办幼儿园转公,当地涉及近百家民办幼儿园,涉及到近3000人就业,几万个幼儿家庭。这些民办幼儿园当初是在鼓励民办教育的国家政策下,花了个人大量资金投入兴办的。与公办相比教学质量高,老师也专业,虽然收费高点,但是家长宁愿花钱上民办,这本身就是群众的自主选择。但是现在一刀切转公,几乎各方的利益都没有好处(帕累托改进):民办幼儿园老板投资损失,幼儿园工作人员失业,家长找不到更好的幼儿教育,地方财政增加经费负担。真不理解为何会出台这样的政策,究竟有何社会福利的改进,几乎全部是损失。难道只为了一些莫须有的思想意识教育问题?政策制定者有没有对这个问题做过实地调研,还是只是一种臆想?
这个只是政策收缩其中的一个例子。让人不理解的是,在疫情期间,全世界都在为呵护经济出台各种积极政策的时候,只有我们在出台收缩政策,在还没有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的情况下,较早的处理资本的无序扩张等问题,造成大量的失业和毕业生再就业困难。比如教培行业的失业人数超过千万人。大量的普通群众转入灵活就业,这绝不是共同富裕的初心。更让人担心的是一种不好的思潮,我在中肯讨论数字资本垄断的一篇文章(实际上做了大量批评)后面,有大量的读者不理性的谩骂。实际上这些人,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些“无序资本”,他们可能会失业,微店没法开,支付不方便,没有收入的时候都不能随时开网约车和送外卖暂时度过困难时间。
当下中国的形势可以说比两年前都复杂严峻。股市和房地产大幅波动,造成居民财富大幅缩水,这明显不利于共同富裕。这个是事实,我们需要直面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客观的,周期性的暂时性的,也有主观的,初心立足于人民群众,但是执行过程中走偏的。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立即改变不利于稳定的政策,尤其是不利于民心稳定的政策,果断出台维护包括港股在内的维稳政策(港股波动会直接传染到A),保卫居民的财富不再缩水。看到疫情反复下普通大众的切身利益,一些利于长远但是不利于当下的政策,可以暂缓甚至是可以重新放松,让长期能带来稳定预期的法治体系,替代随意性强的各种管理办法。给民营企业、个体户、普通民众多一些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扶贫攻坚的成果,才能真正的走在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