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在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召开后,证监会表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出包括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在内的多个工作重点。17日,多家基金公司立即作出反应,掀起了一波基金自购潮。
公募基金掀起自购潮
17日早间,中庚基金公告,三位基金经理将自购不低于2200万元;午间,易方达基金表示,将自购2亿元旗下权益类基金及FOF。傍晚天弘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也加入自购大军,天弘基金称,已于当天运用固有资金1亿元申购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持有时间不少于1年。
交银施罗德基金表示,将在公告之日起10个交易日内,新增固有资金5000万元申购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并至少持有3年以上。这是该公司年内第二次公告自购5000万元。
本周,还有睿远、嘉实、永赢、国泰、大成、兴全、海富通等多家基金公司出手自购,合计自购规模为3.9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公募自购已超18亿元。
财经评论员王超:基金自购体现市场估值认可度而非择时风向标
对于近期基金的自购行为,财经评论员王超对此作出解读。
基金自购,简单讲就是基金公司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买入自家发行的产品,和其他基金持有人一起享受基金净值的涨跌进退。 从2005年基金自购诞生至今,已经有17年的时间了。 近些年,随着公募基金规模的逐渐壮大,基金自购的年度规模也都维持在了20亿元以上,2021年甚至达到了58亿元之多。
基金为什么要自购?什么时候爱自购?通过一个例子说明:2020年春节之后,受突发疫情影响,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急跌、重挫,当时易方达、汇添富、广发等20多家基金公司一天就宣布认购了20亿元基金,随后市场在多方的呵护下展开了持续的反弹。
由此可以得出,每当市场出现出现重挫,甚至出现恐慌情绪时,基金便容易出现自购潮。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稳定市场信心,纠正市场因恐慌情绪导致的非理性波动;二是逢低抄底,用较低的价格买入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资产,为自身牟利。
当然,虽然本轮基金自购潮同样出现在一轮市场急跌之后,但和2020年春季相比,两次市场杀跌的背景和逻辑、政策呵护的方式和方向,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投资者不能单纯地刻舟求剑,认为只要基金出现自购潮时,就是市场大底到来、投资入场的信号。
事实上,通过回测数据可以发现,每当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时,市场有可能就此筑底,但并不是每次都是底。因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基金的自购行为,要更多地把它看做是机构投资者对目前市场具有长期配置价值的、优质资产的估值的认可,而不是盲目地把它作为简单的炒股择时风向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