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狄公论道(ID:gh_18b8e6c3c153),作者:以前阿里的狄公,原文标题:《阿里组织衰亡史(绪论、上)》,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阿里的组织问题成为网上热点,吐槽爆料争论层出不穷,这些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里的人事体制(包含薪酬福利制度,晋升招聘,HRG制度等公司人事的各方面)已经僵化,现在的管理层躺在公司创始人打造的精妙而成功的人事体制红利上毫无作为,不思进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时代,新的人群,只会拆东墙补西墙,把公司人事体制变成方便自己管理的工具,怎么好用怎么改,而不是把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组织、塑造一个怎么样的人事体制本身当成实现公司愿景必要的内在的建设目标之一。其实,这种状态给公司和公司员工造成的矛盾积压,由来已久。到如今,终于总爆发出来。
一、 为什么现在的员工那么反感高P们说以前怎么样,都会怼一句:可现在不是以前了啊。我觉得员工说的没有错,如果高P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会对以前的人事体制生搬硬套,本身就是不作为不思进取的表现。
二、 为什么吐槽最多的是程序员?(内部一般不叫程序员,叫技术或者开发,下文同)因为在这种僵化下,技术受伤最深。一个自称科技公司的科技企业,空降无数没有跟科技公司的技术打过交道的高管,完全是把技术当成外包开发公司的员工在用。技术的不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业务方不靠谱,业务老大尤其不靠谱。根本不是科技公司应该有的业务方。
三、为什么很多人拿着阿里的高薪不是在内网正确的讨论公司的问题,而是到外网去吐槽,拿人钱财为人生灾?原因在于,这部分人本来就不该进阿里,这部分人能进阿里,本身就是人事体制僵化的表现。
如果阿里从一开始,人事体制就是如此僵化,不能面对社会的实际情况,不能吸引当时优秀的人才,不能凝聚内部力量,阿里是走不到现在的。
第一部分 从一些小事看曾经阿里人事体制是怎样的
先通过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介绍阿里第一代创始人打造的精妙人事体制。正是这套体制,帮助阿里发展成为一家世界级互联网公司。——偏个题,创业公司一定是创始人亲自塑造人事体制,深刻地带着创始人的烙印,真的是后面接班的职业经理人不可比的。
第一件小事,面试
当时我29岁,从上海到杭州来面试,最后一面的面试官是当时还是M6的行癫(之所以提他的名字,主要因为他是03年第一批淘宝人,加之level在那里,跟马云等创始人肯定是亲密接触,反复熏陶。他展现的阿里人事管理理念肯定是在贯彻马云的人事管理理念,而不是他自己创造的,在创始人当头的第一代管理层时代有广泛代表性。下文也是)。当场被他问的到一些问题震惊到了,举例如下:
1、 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与美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什么异同
2、 家电行业在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发展有什么不同
3、家电行业线上和线下的区别是什么
4、目前所在公司最薄弱的是什么
5、对目前行业上发生的事如何看,比如京东苏宁之间的价格战
当时不禁心想,这是招总经理吗?这里请思考,阿里是想招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第二件小事,接到offer
P6 资深运营专员 现金一万四,比我当时工资少一点,但是有股票,按当时的公允价值,大概价值35万人民币,分四年归属,满两年拿到50%,三年75%,四年100%。注意给予你的是固定股数的股票,那时候股票还没有上市,hrg算package的成本,是按内部系统一个公允价值,你拿到手的时候理论上,股票价值是有可能涨有可能跌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无比重要!为了便于说明,图标展示如下,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