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毛洪涛,主编:王滔,编审:陈润江,顾问:王淑琪,题图来自:《美国商业大亨传奇》
反垄断,悬在大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身处商业社会,谁都知道,盈利是企业的天职,扩张是企业的本能,追求规模优势更是在任何行业都难以绕开的求生之路。然而当一个公司终于成为巨头,拥有莫大的行业话语权之后,“搞垄断”的非议和指责便如影随形。
标准石油公司,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反垄断案例的主角。鼎盛时期,标准石油公司曾垄断美国 90% 的原油开采和 85% 的成品油销售,左右全球超过 40% 的石油市场,堪称巨无霸。即便是 1911 年,标准石油被分拆为 34 个公司之后,这些继承公司仍然深深影响着全球能源市场,也让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财富继续增长,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的美国人”。
今年是标准石油公司被分拆 110 周年,世界各国不断提及的反垄断让我们意识到,不管哪个年代,企业的发展总有其 AB 面,标准石油公司已成往事,但它留下的经验教训却并不会如风散去。
一
“大企业的增长是优胜劣汰的结果。”
这句充满社会达尔文主义意味的话,出自标准石油公司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在他亲手创立并带领标准石油成为全美国最大垄断商业组织的几十年里,他始终在践行这句话,并试图一直成为赢家。
洛克菲勒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没有稳定的职业,热爱流浪,常年不在家,偶尔出现总会想尽办法欺骗家里的孩子,美其名曰“让他们变得敏锐”,母亲是个虔诚的清教徒,生性节俭,非常勤劳,维系着 6 个孩子的生计。洛克菲勒在家里排第二,从小就懂得金钱的重要性。他曾虔诚地许下两个心愿:第一要赚够 10 万美元(相当于 2019 年的 274 万美元),第二要活到 100 岁。
年轻时的洛克菲勒
16 岁从商学院毕业之后,洛克菲勒应聘成为一家农产品贸易公司的助理会计,他在那里工作了 4 年,学会了计算贸易成本以及商业谈判技巧。
1859 年,洛克菲勒觉得自己学够了本事,足以独当一面,就以 10% 的利息向父亲借了 1000 美元,凑足 4000 美元,和合伙人莫里斯·B·克拉克一起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两个年轻人手段和运气都不错,第一年便连本带利收回了投资。
创业第三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石油价格猛涨,每桶石油从 0.35 美元涨到 13.75 美元,成千上万的投机者奔向油田,企图靠原油发家致富。但在善于观察的洛克菲勒看来,原油开采难度低利润也低,相比起来,投资小但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炼油厂才最有利可图。所以洛克菲勒又拉上另外两个合伙人,开设了一家炼油厂。
在这过程中,洛克菲勒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商业天赋。
对于其它炼油厂来说,一桶原油只有能炼成煤油的 60% 能用,其余 40% 都会被倒在河流和垃圾堆里。但节俭的洛克菲勒舍不得浪费一点点原油,要求合伙人之一——化学家塞缪尔·安德鲁斯想办法利用剩余的 40% 原油。在洛克菲勒的炼油厂,这部分油又变成了汽油、润滑油、凡士林和石蜡,就连最后的渣滓,也被洛克菲勒拿来做成沥青铺了路。
当别人只能花五毛、赚一块钱的时候,洛克菲勒的炼油厂就能花五毛赚两块钱,多出来的利润又被他循环利用,不断扩大规模、收购其它炼油厂。
做这门生意仅仅 5 年,洛克菲勒就拥有了全美最大的炼油厂。
早期炼油厂
然而这时的洛克菲勒不仅没有感到满足,反而非常困扰。因为美国炼油厂的煤油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超过市场需要的三倍,一个可怕的石油生产恶性循环出现了:供过于求→煤油价格下跌→炼油厂倒闭→供小于求→煤油价格上涨→原油大量开采→炼油厂增加→供过于求。
虽然洛克菲勒手握全美最大的炼油厂,也很难躲开这个恶性循环的影响。他为此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大量收购中小企业,形成垄断经营,以规模优势抵消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损失。
于是, 1870 年 1 月 10 日,标准石油公司成立了。靠着早期积攒的利润和廉价贷款,标准石油公司不断吞并同类企业,要么直接给钱买断,要么签署一份“信托协议”,旧企业主自动转为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只能拿分红,控制权全部属于洛克菲勒和少数几个合伙人。乘着石油生产再次进入低潮期,标准石油飞速壮大, 4 个月之内,就吞并了克利夫兰地区 22 家竞争对手,并将触手伸到美国各大炼油区。
震惊世界的标准石油托拉斯(Standard Rock Trust)正式诞生。
二
在洛克菲勒看来,他是行业的救世主,是仁慈的天使,吸纳弱者,让小企业主免于破产,也让整个美国石油行业更强大、更高效、更具竞争力。
但在竞争对手看来,标准石油所做的一切,无异于一场“大屠杀”。
最初,标准石油针对的只有同类型炼油厂,当它掌握全美半数以上的炼油厂之后,便开始纵向扩张,寻求上下游的议价权。美国是联邦制,各州有各州的法律,开采石油的准入条件不同,原油价格也就参差不齐。为了从源头控制成本,标准石油在各州建立子公司,每当发现新油田就赶去高价买下,没多久就控制了美国绝大部分原油市场。
除了开采、加工,标准石油还瞄准运输市场,不仅和当时各大铁路公司达成协议,还大量建设石油管道、购买油罐车,构建自己的送货上门网络,保证产品既有价格优势,又有服务优势。
从初级产品煤油、焦油、汽油,到终端产品油漆、凡士林甚至口香糖,标准石油都能生产。有时为了打开一个新市场,标准石油公司还会以远低于成本的售价卖货,直到最终以绝对优势占领这个市场。
标准石油开设的加油站
标准石油就像一架无坚不摧的战车,短短十年间,就收割了美国 80% 的成品油市场,洛克菲勒也十倍超额完成了少年时期的第一个愿望,财富总量突破百万美元(相当于 2019 年的 2600 万美元)。
标准石油造成的影响远不止于石油行业,其它领域的领头企业从洛克菲勒所向披靡的扩张历程中发现,原来垄断的好处这么大!于是橡胶、工业炸药、烟草等各行各业都相继出现了类似标准石油的垄断组织,就连早已经形成垄断经营的美国铁路卡特尔,也效仿标准石油改变了其组织形式。
正如洛克菲勒所预料的,美国是一个天然的商业国家,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巨型企业在所难免。在他的设想中,如果标准石油继续这么发展下去,足以完全掌握美国的石油行业。标准石油将成为美国石油的标准,乃至世界石油的标准。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商业垄断。
从 1880 年代开始,标准石油和洛克菲勒本人便开始受到猛烈的舆论抨击。标准石油的产品越畅销,人们对这家公司的观感就越差。为了迎合这种情绪,许多报纸开始刊登一些煽动性极强的批评言论,甚至虚构标准石油公司的非法行为。
当得克萨斯州发现新油田,标准石油准备收购却被当地政府驳回时,一家名为《石油投资者杂志》的媒体宣称,“为了遏制竞争对手,标准石油准备建造一条管道,倒引海水,漫灌油田。”可笑的是,这种典型的谣言被争相转载,俨然成了标准石油的一大罪证。
洛克菲勒也成了公众投射反感情绪的靶子。在当时流行的文章中,洛克菲勒古怪、狡诈、冷酷无情,他像一只丑陋的章鱼,牢牢锁住美国白宫和竞争对手,又像一条贪得无厌的蟒蛇,对着石油黑金垂涎欲滴。
这种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让他昼夜难安,后来他曾痛苦地回忆这段时期,声称“我所赚到的所有财富都不能弥补我那段时期的焦虑。”
讽刺洛克菲勒的漫画
1890 年代,标准石油已经可以成熟运转,洛克菲勒和其他几个合伙人渐渐把管理权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拿着积累下的原始资本,洛克菲勒买下美沙比牧场的大片地区,还协助创立了科罗拉多煤铁公司,并投资了美国亚麻籽油公司和另外几家工业公司。其他几个合伙人有介入铁路生意的,有开始做不动产的,还有横插一脚进入工业炸药和烟草托拉斯的。
标准石油于他们而言,只是众多赚钱机器中的一个而已。他们没有时间,甚至也不愿意仔细考虑标准石油作为一个垄断组织的未来。
当这个庞然大物的大脑开始懒惰,下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就不得不独立起来,学会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商业环境。
进入 20 世纪,随着海湾地区石油的发现以及油轮的发明,标准石油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急剧下降。1904 年,美国 85% 的成品油销售都在标准石油手中,仅仅两年过后,这一数字就下降到了 70% 。到了 1911 年,标准石油的市场占有率就下跌到了 64% ,还有至少 147 个竞争对手徘徊在它的周围,其中不乏英国国家石油、壳牌石油等强劲对手。
也是这一年,僵持好几年的反垄断诉讼有了结果,美国最高法院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裁定标准石油非法垄断市场,一夕之间,这个不可一世的企业便被分拆为 34 家公司。
大象终于倒地。
三
在很多人心目中,标准石油被分拆,是世界反垄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美国石油市场重新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自由竞争市场,也为 20 世纪全球石油工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然而还有一些人,看到了这个事件的另一面。
在经济学家张五常看来,美国高等法院的裁决并没有证明标准石油对消费者有任何伤害,相反,在标准石油的“垄断期间”,美国精炼石油价格从 1869 年的 30 美分/加仑,降至 1897 年的约 6 美分/加仑,消费者极大获利。
事实上,当标准石油分拆为 34 家独立公司之后,这些公司仍然遵循着上个世纪形成的“默契”,在原油开采和商品油定价时互相通气。面对世界各地石油公司的竞争,这些因反垄断而独立的公司,又渐渐走上了兼并的道路,其中埃克森美孚如今是美国总市值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雪佛龙则是全球最大的跨国能源公司之一。
标准石油主要继承公司的后续发展
至于表面上损失最大的洛克菲勒,则成了这次分拆最大的赢家。
由于早年间巧妙的股权安排,洛克菲勒拥有标准石油 25% 以上的股份,分拆后,这些股份也随之转移到各个继承公司。1902 年,洛克菲勒的身家大约是 2 亿美元, 1913 年,也就是分拆两年后,洛克菲勒拥有 9 亿美元的个人财富,到 1937 年他去世时,这一数字已经膨胀到了 14 亿美元,当时美国的 GDP 约为 920 亿美元。换算下来,洛克菲勒的个人财产相当于 5 个比尔·盖茨之和,因此有人称他为“有史以来最富有的美国人”,甚至是“现代史上最富有的人”。
洛克菲勒去世时离 98 岁生日只有 1 个多月,虽然他没能完成活到 100 岁的心愿,但基于这一笔庞大的财富,洛克菲勒家族开启了“富过六代”的传承佳话,洛克菲勒基金会也有了底气,以“关注全人类教育和健康”为宗旨持续运行一百多年。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协和医学院、影响一代民国大师的燕京大学,都源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捐助。
燕京大学旧照
从 1870 年成立,到 1911 年被分拆,标准石油公司名义上仅存在了 41 年,却成为世界反垄断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因它富可敌国,也有公司脱胎于它如今仍屹立潮头。
不管怎样,从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反垄断不是财富的终点,也不是发展的终点,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富、更正当地发展企业,或许才是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真正的意义。
资料来源:
[1]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
[2]张五常:《从阐释反托拉斯的困难看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中国市场监督研究
[3]资中筠:《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美国研究
[4]王才良:《世界石油史上的垄断与反垄断》,国际石油经济
[5]王建红:《 20 世纪初美国石油产业反托拉斯及其市场结构的新转变》,东南学术
[6]宋玉玲:《美国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研究( 1873 - 1904 )》,辽宁大学硕士论文
[7]王艳辉:《敛财到散财:洛克菲勒的石油与慈善托拉斯》,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毛洪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