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吴志奇,题图来自:作者提供


上周,亚马逊才因重磅收购“米高梅”登上热搜,与此同时,亚马逊另一个迷惑行为也引起了大众关注,不过这次,是被全网吐槽。


它就是亚马逊最新宣布在工厂中设立的休息亭——AmaZen。




一、被群嘲的亚马逊“休息亭”


AmaZen,第一眼让人想起古早时代马路边的电话亭。


它同样像电话亭一般大小,被安插在亚马逊仓库中间,但却被网友称之为“绝望的小黑屋”。


这其实原本是亚马逊最新推出的安全健康项目“WorkingWell”中的一环。


“WorkingWell”是一系列对员工的身体和精神活动健康提供支持的项目,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暂时逃避艰苦的工作,变得更快乐、更健康、更安全。


AmaZen 则能让员工在这个小亭子中进行心理健康和正念练习,帮助员工“充电和恢复活力”。



亚马逊通过一个视频展示了 AmaZen。


打开这个蓝色小亭子的门,里面的配置看起来就像儿时网吧的包厢——一把椅子、一块小桌子、一部台式电脑。



为了体现“心理疗愈”的特点,这个空间配上了吸音材料,桌子上还摆了一盆植物,里面有一台风扇在运转,顶部似乎贴了一块低仿蓝天白云的贴纸。



这简陋的仿真环境,看起来员工需要付出比工作更努力的想象,才能假装自己身处美丽的大自然。


打开电脑,并不能让你快乐地网上冲浪,里面会播放一系列冥想视频,引导你冥想、对自我进行积极肯定、听声音带来内心的平静等等。


发明这个互动亭的亚马逊员工 Leila Brow 说,他希望人们在这个安静的空间里,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让人专注于精神世界的冥想没有错,但在这个封闭的低配版网吧盒子里,低头是仿佛失去生命的静止盆栽,抬头是像从地摊上买来的廉价蓝天海报,员工身处此地冥想时,脑海里大概只有一个念头: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


视频发布后,网上舆论也一片哗然。


有人表示,亚马逊在仓库里放一个休息亭来对抗焦虑,无异于在北极放一台空调来对抗气候危机。



亚马逊想象员工在休息亭里是这样的:



实际上员工在休息亭里是这样的:



员工在这个小亭子里短暂休息后,痛苦或许将来得更加汹涌,因为它们马上就要回去工作,而他们留在此地的,只有来不及去洗手间而只能释放在矿泉水瓶的悲伤。



当你走进 AmaZen,所有员工可能都会看着你想——快看,这个人工作状态出现问题了,要去进行心理疗愈了。


当你在众目睽睽中走向休息亭,就像走向了一家私人精神病院。


甚至有人极端地将这个休息亭比喻成《飞出个未来》动画剧集里的自杀机器。



一位亚马逊德国物流仓库的匿名员工表示:


这些冥想亭简直太荒谬了,亚马逊应该投资为员工提供按摩服务,或者让工作轻松一点的工作设备,比如可调节高度的桌子等等,不过这对亚马逊来说通常太贵了。


眼看着网络舆论走向愈加负面,亚马逊很快删除了宣布 AmaZen 休息亭的视频和帖子。


但这个休息亭的视频并没有消失,很多人保存了视频,随后又继续发出来继续对亚马逊开启抨击。


被网友认为如同“棺材”的 AmaZen 休息亭


其实休息亭本身也没什么错,网友对此的激烈吐槽,主要源于一直以来,亚马逊高压的工作环境以及恶劣的工作条件,还有它们解决问题的避重就轻。


二、关于“血汗工厂”的丑闻


亚马逊市值高居全球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巨头之一,但却屡次因为“血汗工厂”丑闻,遭到世界各地员工的谴责。


2013 年起,德国七个亚马逊工厂的工人就长期展开各种罢工活动,抗议亚马逊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微薄的薪资待遇。


这家科技巨头的工厂,传出很多亚马逊工人却要依赖公共援助的食品券和政府医疗住房补助,才能维持生计。


图片来自:Sean Gallup / Getty


亚马逊仓库里,大部分人都是线性工作,员工有着固定的工作空间,基本重复的工作内容,据一名打包工人所说,他们基本每小时完成 104 个包装打包任务,几乎是争分夺秒高效快速工作——从挑拣货品、扫描查看信息、打印标签、选择合适包装盒、扎实打包、贴上标签,所有一套流程基本只能花 30 秒完成。


在这个公司物流的核心地带,一切都以生产力为王。


上个月,亚马逊为了满足客户晚上下单的需求,推出了新工作制度“megacycle”,员工需要在晚上轮班工作 10 个半小时,被员工称其为“墓地式轮班”。


图片来自:Morning Star


2015 年,《纽约时报》一篇长文还揭开了亚马逊员工被时刻监控的丑闻,2019 年,研究员 Stacy Mitchell 再次揭露了亚马逊仓库的监控问题。


他们表示,亚马逊会利用自动系统,监控和收集每个员工的数据,并且分析他们的生产率,还会生成自动警告,如果发现速度太慢或者效率不够的人,AI 就会直接把他们解雇。


而且,公司还形成了一种“排名与解雇”文化(Rank and Yank),通过对员工数据的深入挖掘,他们让员工激烈竞争,就像达尔文理论一般,不断满足高强度的工作要求,落后者就被辞退,员工只有更加拼命工作,才能补回休息造成的低下绩效。


近乎强迫性的数据监视,给员工造成了极大的高压和不安。


在 2020 年的黑色星期五,这个对亚马逊极其重要的贸易日里,15 个国家的亚马逊员工开始罢工计划,包括美国、墨西哥、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亚,还有法国等。他们游行示威,同样也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以及在疫情期间高强度工作的奖金。


去年新冠疫情期间,亚马逊成长为了一家价值万亿美元的公司,杰夫贝索斯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积累 2000 亿美元资产的公司,这些都离不开底层员工的支持。


这和员工抗议的情形对比起来显得颇为讽刺。


2019 年 7 月 15 日,亚马逊设施工人在明尼苏达州沙科皮抗议。图片来自:cnbc


今年,一名亚马逊送货员又爆出亚马逊在车里面强制安装四镜头的 AI 摄像头,其背后的摄像头系统 Driveri,会时刻监督驾驶员的肢体语言、车辆速度、是否有睡意,并评估他的工作表现,还用视频拍下所有工作内容。


“这是彻底的人格侮辱”,他辞职后接受路透社报道表示,“如果亚马逊不信任我们做这份工作,如果他们觉得自己需要每分每秒看着我们,为什么要雇用我们?”



在被监控的高压工作条件下,员工的工作环境也并不见得有多舒服。


尤其在大型的工厂里,却没有几个卫生间,员工在极少的休息时间内,甚至没时间走到洗手间去,而且他们上厕所也要被计时,带薪拉屎是根本不存在的。


这让一些员工只好在瓶子里上小厕。但这对于女性员工来说很不方便,他们甚至要自购女性小便器。这种情况在亚马逊的送货员身上更为凸显,他们甚至还要带袋子在途中上大厕。


今年 3 月,“尿瓶事件”终于爆发了,最初亚马逊官方推特号还否认了这件事,表示“不会真的有人相信吧?如果这是真的,没人会为我们工作。”


随后,他们又在 4 月 2 日道歉承认了这件事,还表示找卫生间的确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


薪资低、压力大、时间长、休息少、被监控……种种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上的不足,让亚马逊一直陷入员工抗议和舆论讨伐的纷争之中。


三、好的工作环境,先解决基本问题


尽管一直以来,亚马逊都有对这些负面舆论进行辩护,包括宣称公司有安全的工作条件、合理的最低薪资、优厚的福利待遇等等,但显然辩护要不被否认,要不没踩在点上。



经过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之后,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让亚马逊过去一年也开始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WorkingWell”就是他们希望借此提升公司声誉的行动之一,该项目已在北美和欧洲的 350 个亚马逊仓库开展,在这项支持员工安全和健康的综合计划上,亚马逊表示今年计划投资超 3 亿美元。


除了前面提到的休息亭 AmaZen,他们还邀请了受过急救培训的医疗代表和运动员培训师,为员工搭建提供安全服务的健康中心,给员工提供营养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教他们如何健康饮食。



以及在工作站,员工开始工作前会被提示进行身体热身,每小时要进行一次身心运动。



团队成员也会聚集在一起,学习基本的安全提示,例如正确的弯曲和提升技术等等。



亚马逊表示力争到 2025 年,让记录中的工伤事故数量减少一半,同时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也是为了提高一下亚马逊在改善劳工权利方面的形象。


安全健康方面的确需要重视,然而,一直以来员工最落地的需求,却仍然没有太大改善。


亚马逊作为一家营业额不断上升的企业,把赚到的钱去建设一些迷你休息亭,不如投资在增加良好的卫生设施上;花钱请运动员培训师、医疗师、开展项目,不如首先考虑如何给更多员工更高薪资,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不如首先让员工有足够的工作休息时长,掐灭更多健康问题发生的苗头…….


让员工的工作环境逼近极限,事后再去亡羊补牢,也只是于事无补了。


图片来自:vice


关于好的工作环境,我们毕业时曾向往那些布满前卫设计,有着健身房、咖啡厅,甚至游泳池的大公司,他们的员工在那些地方神色自若地经过时,浑身都散发着精英的光彩。


当然在工作环境的光鲜之下,很可能伴随他们的是“996”。或许这些可以轻易融入生活的工作环境,就是为了牢牢吸引员工,让他们把公司也当成第二个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耗尽精力领着高薪,尝试让自己的生活也融入在这仿佛金字塔顶端的工作环境里。



我们也曾羡慕过微软、Google 曾带来的开放式办公室环境,它们就像一个时尚而灵活的社交广场,互联网的开放和创新随手可见。虽然后来开放式办公室也走向没落,但随之衍生更为多元有趣的工作环境,也成了很多员工找工作时重点关注的部分。


而 SpaceX 更是凭借其宽容、创新的企业文化,让各路人才争破头颅应聘。SpaceX 的员工曾说:


我们来 SpaceX 不是为了满足马斯克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


当我们关注这些公司的工作环境时,我们会关注他们的形象设计、员工的生活状态、公司的文化理念,只是因为我们没有为最基本的工作待遇而忧虑。


当最基本的付出能得到应有的回馈,其他部分就成了加分项。当最基本的待遇都无法满足,所有人都会盯上这一个矛头。


过去的 26 年间,亚马逊已经从一个普通的线上书店,变成了如今能影响整个行业以及人人消费习惯的巨头。


这次亚马逊的新计划,可以见到他们在为员工提供劳工福利而行动和努力,不过还远不足以平缓长期以来员工为权益而抗争的整个历史。


他们依然需要更多落地的措施,来解决最本质的问题。


否则每次避重就轻的举措,都会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轻易地变成一个笑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吴志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