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科技博主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因安装失误导致电池热失控起火的一段经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30%的安卓用户尝试过自行更换电池,其中15%选择第三方大容量电池。


之所以人们想要尝试自行更换电池,并且会选购第三方的产品,收费价格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以iPhone 15 Pro为例,原厂3274mAh电池的官换费用为688元,而第三方6000mAh电池仅需299元,还能实现续航翻倍。


虽然看上去很美好,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手机的内部空间本就有限,其在设计时是综合了散热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考量。而电池扩容肯定会挤占一部分散热的控制,甚至还有可能会挤压核心元件。强行塞入更大容量电池,电池本身的封装层可能会被挤压变形,从而酿成事故。


其实面对用户换电池需求,不少手机厂商已经是做出妥协。苹果为了应对欧盟法规推出的钢壳电池,通过强化封装结构来降低私改风险。而国内的主流品牌,也普遍推出99-299元不等的官换服务,均严格限定原厂规格。



而在第三方市场,则更加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像某电商平台就提供“容量升级套餐”得服务,宣称可将iPhone电池扩容至6000mAh。但有博主拆机后发现,这些电池多采用退役电芯重组,循环寿命不足原厂的1/3。更危险的是,大多数的第三方维修点缺乏电池安全检测设备,仅凭肉眼判断电池状态。


为什么换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其实从不断延长的手机平均使用寿命我们就能窥见一二。同质化的设计思路,让用户更加倾向于延长设备寿命而非更换手机。不过从安全角度考虑,还是找厂家更换比较安全。

点赞(49)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