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影像技术在这些年来进步的十分明显,不仅旗舰机型在影像硬件和算法上实现了飞跃,中端和入门级机型也迎来了一些配置下放。站在用户角度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了。



旗舰机型的影像设计,一直是智能手机行业影像性能的标杆。前几年,1英寸超大底CMOS逐渐成为顶级影像旗舰的标配,但其在动态范围和对焦性能上的劣势,最终还是令其“退居二线”。


目前,像三星、豪威和索尼等传感器厂商推出了的主流架构,基本都是1/1.3英寸CMOS。虽然尺寸小了,这些传感器在感光能力、动态范围和对焦性能上普遍有更好的体验,对内部空间的要求也更小。



种种变化使得2024年的旗舰机型不再盲目追求大底,而是更注重综合性能的提升。之前一些原本采用1英寸主摄的机型,在后续基本上都改用了1/1.3英寸CMOS。


而在中端机型这边,技术下放带来的影像提升就比较明显了。虽然由于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的限制,使得中端机型无法采用自研影像芯片或大尺寸传感器。但CMOS架构改进和潜望式长焦方案,还是带来了一波红利。



2024年的中端机型主摄,普遍采用了支持新ISO融合架构的1/1.56英寸CMOS,动态范围表现更加优秀。之前普遍存在于旗舰机型的潜望式长焦副摄,也在部分中端机型中重新出现。虽然这些在规格上有所差异,但依然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变焦拍摄体验。


入门机这边主要是索尼LYT-600传感器的普及,让一众入门级机型的影像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该传感器是一款1/2英寸的传感器,在日间拍摄和对焦性能上有明显提升明显改善。



​总的来说,尽管不同价位机型的影像配置仍存在差距,但整体影像体验的提升无疑为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

点赞(58)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