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面对诸多未知挑战,我们曾彷徨当下、迷惘前路,但始终憧憬未来。

  回顾202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跌宕起伏中稳健向前。在年初遭受较大冲击后,机构投资一改颓势,持续回暖至今,交易数量与金额理性趋稳,但风险偏好略有下降,成长期阶段项目数量大幅反弹。此外,在政策利好、产业升级、需求释放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全年新经济交易热点层出不穷,小风口不断,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企业服务、消费品牌赛道脱颖而出,推动我国新经济加速向技术创新、“中国智造”转型。


华兴资本财务顾问团队特此奉上2020年度私募报告。作为新经济的推动者和参与者,我们深知创业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更懂得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浪潮中,我们愿与创业者、企业家以及投资者携手乘风而行,踏浪而上。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严重受挫,至今仍复苏乏力。而在坚决有力的防疫措施下,我国国民经济活动快速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5%,全年GDP增长2.3%,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蝉联全球最大的增长引擎,更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愈发凸显。相应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也开始走出悲观情绪,市场交易热度在2020年全年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进入到回暖周期。

  市场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数量为10,669起,同比下降20%。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3,659起,同比上升5%;投资金额1,643亿美元,同比提升17%;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4,489万美元,同比上升11%。

  在已披露融资金额的案例中,人民币市场的投资数量为3,017起,同比增加4%;投资金额为897亿美元,同比增加5%;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2,973万美元,同比上升1%。美元市场投资数量为642起,同比提升12%;投资金额为746亿美元,同比提升36%;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9,666万美元,同比提升1%。

  按照季度维度来看,2020年各个季度的交易热度亦持续走高。面对年初新冠疫情的强烈冲击,Q1市场交易量大幅下降,披露金额的融资案例数量仅为644起,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21%,投资金额为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60%。

  伴随新冠疫情的缓解,Q2市场的交易热度开始回升,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始释放,同时,疫情也催化产生了一些热门投资主题,如在线教育、方便速食、云视频会议、医疗诊断等。下半年,投资机构全面恢复正常工作节奏,上半年积蓄的投资压力开始释放,市场的交易量保持大幅提升趋势,其中,Q4市场披露金额的融资案例数量为1,153起,同比增加42%,环比增加13%;投资金额为685亿美元,同比增加40%,环比增加52%。

  回顾近几年资本市场大环境变化——2018年4月,资管新规的正式出台,切断了通过理财资金错配和结构化配资流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银行资金,人民币募资受到较大影响,随后机构投资逐渐回归理性、节奏放缓,创业项目融资难度升级。

  2019年,募资难叠加资产荒,部分中长尾投资机构出现弹药不足的问题,而头部机构虽依然渴望出手,但2018年来市场增量资产在减少,市场上好资产相对稀缺。此外,叠加中美 贸易战的持续发酵、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2018年和2019年的市场投资热情呈现下降的趋势。

  2020年,市场环境更为复杂。一方面,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上半年国内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和投资机构运营受阻,市场交易热情受挫。另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改革逐步深化,伴随科创板开板、创业板注册制落地、A股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大批企业上市,A股IPO市场迎来了爆发时期,这意味着项目退出难度降低,退出周期变短;同时,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大量的流动性,并迎来一波牛市行情,二级市场估值普遍上涨;这些均提振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交易信心。

  与此同时,市场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从交易币种来看,2016年以来,美元市场整体趋向走强,投资数量占比由2016年的9%提升至2020的18%,市场份额增加了一倍。具体而言,美元市场在2018年较为火热,投资数量占比大幅提升;而2019年,伴随市场整体遇冷,美元基金的投资活跃度开始同步降低,投资数量占比仅有小幅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在全球经济受挫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也增强了海外投资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美元市场投资数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投资阶段来看,2016年至2018年人民币和美元市场的单笔投资金额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持续上升,投资阶段呈现后移趋势,此后单笔融资金额的平均值有所波动,但中位数则变化较小,投资阶段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值得关注的是,受长鑫存储、中芯南方、满帮集团、作业帮等大额融资事件的影响,项目投资金额的平均值通常会远大于中位数,且容易产生波动。

  我们对市场已披露融资金额的案例进行了分析。从阶段分布上来看,初创期(单笔融资额<$15m)阶段的投资数量自2015年以来,总体保持下降的趋势,2020年仅为2,487起,同比下降6%。与此同时,初创期阶段项目在市场中交易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下降,已经由2015年的88%下降至2020年的68%。

  与初创期阶段有所不同,成长期(单笔融资额>=$15m)阶段的投资数量则呈现波动的状态,在2018年达到近几年行业高峰,随着行业遇冷,在2019年又骤然下降。而2020年伴随市场进入回暖周期,成长期阶段投资数量开始大幅提升,达到1,172起,同比增加42%;其中,单笔融资额在1,500万美金至5,000万美金区间的投资数量为646起,同比增长49%,涨幅最大。

  科创板的落地以及A股注册制改革的开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IPO的门槛,不少还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已经满足上市要求,留给PE机构的投资窗口期正在变短。在这种背景下,部分PE机构也开始加大在成长期阶段的投资,譬如,2020年2月高瓴资本宣布以100亿人民币规模成立高瓴创投,2020年12月春华资本也官宣成立了春华创投品牌,开始往更早期的投资阶段进行布局。

  项目币种分布方面,在初创期阶段,人民币项目处于市场绝对主导地位,在整体交易量中的占比稳定在九成以上。而成长期阶段人民币项目占比则稳定在六成左右,其中,单笔融资额在1亿美元以下的各阶段人民币项目占比主要在60%-75%之间波动,而单笔融资在1亿美元及以上的人民币项目占比则主要在40%-55%之间波动,存在显著差异。

  从资产端角度来看,项目在初创时期后续的资本路径尚不确定,更倾向于获得人民币基金的投资。从资金端角度来看,一方面,相较于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普遍体量更大,面临的投资压力更大,因此单笔投资额度通常更高;另一方面,美元基金的投资风格与人民币基金也有明显差异,比较愿意在其看好的高成长性项目上下重注。

  2020年,市场整体表现远超年初悲观预期,市场交易热点层出不穷——医疗健康领域的体外诊断、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AI+医疗、生物制药,科技领域的芯片半导体,企业服务领域的HR SaaS、财税SaaS,2C领域的消费品牌、出海,以及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都是市场上热门的投资主题。截至目前,这些热门方向未见明显利空信号,市场交易热度有望持续。

  企名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被投企业主要分布在医疗健康、生产制造、企业服务这三大领域,投资事件数量占比均超过13.5%,而其它各细分领域占比均不足5.5%。从投资金额角度来看,医疗健康、生产制造、汽车交通赛道吸金能力最强,2020年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21.9%、10.0%、9.6%,其它各细分赛道占比均不足7.5%。从相对变化来看,近两年来,市场对医疗健康、企业服务、科技(先进制造等)、食品饮料四大行业的青睐程度持续上升,而对于金融、文娱传媒、房产家居、区块链、旅游户外、社交社区等领域的偏好程度持续下降。

  医疗健康一直是备受资本追捧的行业,在经济下行周期,医疗健康作为抗周期性行业的典型代表,更容易受到资本关注,而新冠疫情也进一步催化了资本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健康已经成为了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启明创投等一线基金重仓布局的大赛道,也是2020年市场上最为火热的赛道,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占比分别高达16.5%、21.9%,均处于市场第一位。

  其中,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在近几年快速攀升成为热度最高的细分赛道,其为医疗领域贡献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比例已经分别由2015年的15.3%、28.1%提升至2020年的44.0%、48.9%。此外,医疗器械和医疗信息化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较高,两个细分领域合计为医疗领域带来了29.5%的交易量和28.2%的交易金额。

  此外,由于医疗健康各细分领域的行业特点有所不同,相应的交易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币种分布上来看,医疗健康行业中人民币项目依旧占主体地位,占比在最近三年稳定在81.5%的水平。而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公司通常需要先进行长期巨额的研发投入才能获得高额的回报,这类公司往往更受美元基金的欢迎,因此,该领域人民币项目占比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总体在70%-80%之间波动。而医疗器械领域人民币项目占比则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这与该领域企业主要选择在A股上市有关。当前,A股医疗器械板块上市公司接近60家,行业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市值已经超过5,300亿人民币,自2018年10月上市至今翻了近9倍。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经济开始从商业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转变,投资机构对以科技和企业服务为代表的2B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科技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科创板的落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进一步丰富了科技型企业的退出路径,这也促使科技和企业服务成为了资本市场上长期的热门主题。2017年以来,生产制造、企业服务、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投资数量占比不断提升,在2020分别达到14.8%、13.7%、5.2%。

  其中,芯片半导体领域的交易热度在2020年大幅上升,年度内投资事件数量达146起,同比增加59%,融资金额为805亿元,同比骤增317%。受美国制裁华为事件的影响,为避免在芯片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持续被美国制约,国家开始大力支持芯片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该板块的投资机遇同时存在于一二级市场之中,目前一级市场的投资重点集中在IC设计层面,应用领域集中于消费电子供应链和AI芯片方向,投资逻辑以国产替代、高端替代低端为主。

  2C领域,2020年是中国消费品牌崛起的元年,消费品牌也是全年备受资本追捧的热门赛道之一,成为了几乎所有2C投资人在重点关注的方向,其中,食品饮料、美妆个护是关注度最高的两大品类。市场公开数据显示,食品饮料领域获得融资的项目数量占比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1.2%、1.5%和2.0%,热度提升明显。同时,从食品品类延伸出来的食品工业化、食材供应链、方便速食等都是2020年热门的投资主题。

  此外,伴随中国消费品牌的崛起,品牌出海也是一个极有潜力的方向。2020年,在疫情催化之下,中国供应链的完备性和稳定性的优势更加凸显,同时,海外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习惯也在快速养成,不少跨境出口电商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其中,SHEIN以独立品牌站的模式在2020年实现了近100亿美元的年营收,连续8年营收增长速度超过100%,2020年下半年晚点LatePost等媒体报道称,SHEIN据传估值已经超过150亿美元,正在筹备上市。此外,安克创新通过在亚马逊等平台开店的模式,取得了稳步增长的业绩表现,并在2020年下半年作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后首批审核通过的标的,正式登陆创业板。SHEIN和安克创新验证了不同模式下,中国品牌出海成功的可能性,也激发了投资人在该领域的投资热情,2020年下半年,大量的投资人开始寻找出海标的,并有部分一线机构迅速在该领域进行了投资布局。

  教育培训领域,行业加速分化,资源向头部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2017-2018年,教育培训是市场上的热门赛道,该领域内的投资数量及投资金额双双提升;2018年,在资本市场遇冷的背景下,国家政策频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线教育投放成本快速攀升,教育板块也开始降温,带动行业竞争格局分化;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教育业绩暴增,加上行业格局日渐明朗,猿辅导、作业帮、掌门1对1等头部项目纷纷获得资本大额资金加持,尽管教育领域投资数量仍保持下降趋势,但整体投资金额大幅上升。企名片数据显示,2020年,教育板块发生的投资事件数量为345起,同比下降42%,而投资金额达到了645亿元,同比提升298%。

  华兴资本财务顾问团队作为初创期及成长期优秀新经济企业的长期资本市场合作伙伴,紧跟市场动向和新兴趋势,将新经济领域多赛道各细分行业的业务覆盖及深度参与经验,结合客观数据统计结果以及与数百家新经济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交流和洞察,整合成为由以下华兴财务顾问团队三大领域负责人为大家带来的最新行业洞察。

  ‍ 产业互联网

  华兴资本财务顾问事业部产业互联网领域负责人钟迎春:疫情对产业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造成冲击,但同时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线上化进程,进一步加速了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国内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叠加疫情对海外生产能力的影响,中国市场迎来需求爆发,市场进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需要提升供应链的效率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要求供应链更加柔性,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趋势,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2020年的疫情对产业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造成冲击,但同时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线上化进程,进一步加速了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资本加速投入大赛道,头部标的备受资本追捧。

  除了需求端的变化带来的供应链领域中长期的投资机会,流量端的变化也对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交电商的发展和流量的碎片化趋势、社区团购等新流量渠道的快速增长,均为供应链和物流基础设施各细分赛道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受疫情影响,医疗健康领域再次成为行业热点,这也是我们在产业互联网板块关注的又一大主题。传统医疗行业资源集中、数字化程度低,后疫情时代下,政策在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及创新支付等领域都实现了进一步引导与支持——以药企作为优质B端付费方的商业模式,无论是数字化CRO、AI制药、数字化营销等细分领域,都受到了头部投资机构的高度青睐;受益于处方外流及商保支付的政策利好,围绕创新支付提供产品设计、销售、TPA服务的健康险标的快速增长,保险公司成为医疗服务赛道的又一潜在支付方。此外,京东健康、医渡云等头部企业在二级市场的出色表现同样提振了一级市场对相关赛道的信心。

  与此同时,国产医疗器械逐步从代替进口逻辑走向高端器械自主研发,“科创开闸”为国产医疗器械提供了更高效的退出路径,国内医疗器械赛道迎来创新井喷和资本市场热度升温的双重驱动。受益于资金涌入,高风险创新器械资金投入得到充分保障,单产品公司开始更早实现多产品布局。过硬的产品能力及技术实力外,更强的融资能力及更厚的产品管线相互作用,加速了明星标的的快速成长。

  不可忽视的AI医疗亦再次成为投资热点,自2020年1月NMPA发放首张AI医疗三类证起,2020年心脑血管、肺结节、眼科等多个方向产品获批NMPA AI医疗三类证,为诸多AI医疗头部标的上市及部分商业化场景扫平了合规障碍。快速融资的同时,持续实现规模化营收增长将成为AI公司们新一年的新挑战。

  科技与企业服务

  华兴资本财务顾问事业部科技与企业服务负责人李小玉:未来十年,仍将是技术驱动并从底层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十年。

  2020年科技与企业服务领域投资并未受到疫情负面影响,反而热潮延续,其中半导体和SaaS领域成为一级市场投资人布局的最热点赛道。我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最直接的体现是疫情加速企业云化、SaaS化进程,同时推动已在变革中的产业数字化升级;第二,旷日持久的中 美贸易摩擦与5G时代技术升级双轮驱动科技发展,尤其是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成为当务之急;第三,二级市场走强带来利好,一方面2020年美股大盘攀升,新能源、科技、企业服务板块表现优异带动国内二级市场跟进,另一方面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开闸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为创新企业、尤其是科技领域的创新企业退出提供了优质通道。

  在以上多重因素的驱动下,一级市场资金端与资产端向头部集中趋势进一步凸显,头部资产被“疯抢”、融资体量进一步拉大、融资频率进一步加快、众多细分领域龙头出现。此外,在初创期阶段企业投融资总体走弱的大趋势下,半导体领域逆势出现“高举高打型”新选手,并迅速获得市场青睐。

  我们坚信,未来十年,仍将是技术驱动并从底层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十年。2020年推动科技领域投融资热潮的驱动因素将带来不可逆的趋势,在2021年不会发生本质变化。首先,疫情出现反复,将进一步利好企业云化和数字化的进程,同时加速技术代人、机器代人的时代到来;中 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会随着大选结束、新总统上任发生本质变化,而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将进一步推进半导体产业的整合发展;此外,科创板预计将进一步出现分化,但红利仍旧持续,或将进一步加剧一级市场头部资产争夺战。

  2021年,我们认为三个领域将会继续活跃在新经济舞台中:

  1. 数字经济新十年:技术进步将带动产业数字化时代加速到来,技术将加快与消费、工业、农业、物流、金融、能源、建筑等诸多行业融合,并促进产业精细化运营,聚焦新技术与商业场景的强结合,寻求商业落地能力强的领域与头部标的;

  2. 重点关注半导体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这一持续性投资主题:关注第三代半导体、大赛道高端芯片、大类终端产业链芯片、基础设施建设上游、新工艺、新材料等;重点关注有国产替代刚性需求、具备持续研发迭代能力、商业化有一定进展的标的;

  3. 布局未来十年具备商业化能力的新技术:如量子计算、脑机接口、卫星互联网、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 消费互联网

  华兴资本财务顾问事业部消费互联网负责人许乐洋:大平台的成功之路难以复制,但私域流量的极致服务,也是这个时代的创举。

  2020年消费互联网行业跌宕起伏,年初受突发疫情事件影响,本是拉动消费增长的春节黄金周变成近乎颗粒无收的惨淡季,消费者所积攒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情绪也都被疫情的出现所压制。诸多机构亦在年初做好了高筑墙、广积粮的前期准备。但令我们惊喜的是,尽管疫情余波不断,但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的影响下走出并迅速扭转颓势,众多新锐品牌的异军突起、线上私域流量的整合强化、以直播为代表的新渠道崛起以及在线教育渗透率的大幅提升,都在进一步表明大众正在迅速接受“新消费时代”的到来。

  “品牌”是2020年消费互联网领域最受瞩目的字眼之一。越来越多的讨论都围绕着新兴品牌进行,优质的行业资源也逐渐在向新品牌汇集。区别于传统品牌的发展思路,基于新时代下新流量渠道的崛起、供应链能力的变革等行业影响因素,新品牌的出现打破了已被验证的传统规则,诸如细分领域的消费品,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然而,当前的品牌升级与更迭,本质上都是消费者代际迁移带来的自然结果。随着95/00后人群的逐渐踏入社会,原本的“亚文化”渐成主流文化,原本的小众变成了大众。上一代消费者由于基础设施和客观环境受限而未被付诸的实践,都在这一代的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满足。

  带着“每一个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的想法,无数的创业公司,甚至行业巨头在近几年奔跑着进入了这个市场。对于流量的争夺和再次瓜分,也显得极其惨烈。大平台的成功之路难以复制,但私域流量的极致服务,也是这个时代的创举。对于流量,从“引”到“屯”逐渐变化,随着网民天花板的逐渐触达,大家身上使用移动互联网留下的痕迹都被反复琢磨后善加利用。通过“企微助手”、“群机器人”可以简单快捷地把“同类人”都聚集到一起,用最贴心的服务和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建立起大家的信任感。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算法的反馈,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打开软件,看见你最喜欢的明星在用一个你无法拒绝的价格,推荐着你最爱的产品,这又未尝不是一种新体验?

  2020年,募资市场整体呈回暖态势,规模和数量双双提升。私募通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完成募集的基金数量为5,273只,同比增加5%;募资规模达4,287亿美元,同比提升10%。其中,人民币基金完成募资的数量为5,189只,同比增长5%;募资规模为3,131亿美元,同比下降8%。美元基金完成募资数量为80只,同比下降5%;募资规模为910亿美元,同比激升169%。

  回顾近几年来人民币募资市场变化,2018年是其中重要的转折点。2018年以前,人民币基金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FOF、政府、高净值人群等。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掐断了银行资金作为最大资金来源之一,流向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路径,募资市场骤然降温。此后,各大银行纷纷设立理财子公司,将银行资管业务剥离出来独立运作;2019年10月,创投基金迎来资管新规松绑,明确满足政策条件的创投基金和政府产业基金可豁免多层嵌套限制,这为以银行资金为代表的金融资管产品流入创投基金打开了窗口,但银行资金尚未以此路径开始规模化流向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当中。

  202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型股权投资行业限制,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保险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积极性。总体而言,自2018年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人民币资金来源骤然收紧之后,基金监管正在不断完善,政策也在逐渐放开资金窗口,人民币募资市场随之稳中向前。

  美元募资方面,2020年大额美元募资事件频发,因此在募资数量整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募资规模得到大幅提升,带动美元基金募资规模占比提升至23%的水平。这亦体现海外投资人持续看好中国经济,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快速恢复,也进一步增强了海外投资人的信心。

  目前来看,新经济是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主要的投资方向,A股市场拥抱新经济成分是一个长期趋势,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打开了A股IPO的退出通道。2019年科创板的落地带动了A股IPO项目数量和募资额的快速提升,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的正式实施,也让IPO市场呈现了小爆发的状态。Wind数据显示,2020年,A股市场IPO的企业数量达396家,同比增长95%;募资总额达725亿美元,同比增长86%;其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IPO的项目数量和募资额占比均达60%以上。未来我国将全面推行注册制,IPO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与A股市场有所不同,中企在赴港和赴美上市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2018年港股新政有意吸引新经济领域企业,当年赴港上市的中资企业数量大幅提升。2020年疫情期间虽然线下工作受阻,但港股中资企业IPO数量依旧保持稳定上升状态,达到114家,同比增加12%;受京东集团、京东健康、网易等大额IPO募资事件影响,募资总额达521亿美元,同比增长58%。

  美股市场方面,2020年上半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美股市场出现多次熔断,结束了过去长达11年的牛市行情,同时,数家中概股接连自爆财务造假,引发了中概股信任危机,中概股审核或将趋严。虽然美股市场仍存众多不确定性,但相对宽松的准入门槛,使得中企赴美上市热潮依旧不减,2020年中概股IPO企业数量为42家,同比增加11%;受陆金所、贝壳找房、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大额IPO募资事件影响,募资总额达142亿美元,同比上升219%。

  近两年,我国资本市场步入市场化改革快车道,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相关政策接踵而至。2019年,随着科创板的落地开板、《证券法》的重新修订,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打开了新的局面。2020Q2,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拉开了存量板块改革的序幕,具有标志性意义。

  总体而言,公开市场系列融资政策的改革,对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

  (1)退出路径:新政改革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打开了退出通道,科创板的设立、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三板企业转板上市制度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小企业寻求IPO的具体路径;

  (2)交易阶段:当前,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大幅降低了企业上市门槛,许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也能够具备在公开市场上融资的资格,促使很多PE基金的投资阶段放开,开始往成长期阶段布局;

  (3)行业分布:科技、医疗健康是明确符合科创板审美的新经济领域赛道,这一定程度上,会反向驱动投资机构改变其在不同行业的资金配置比例,将更多的资源导向科技、医疗健康行业当中。

  数据源补充说明:1.本文投资部分数据源为IT桔子和企名片,由华兴资本汇总整理得到,其中,行业分布数据源为企名片;2.募资部分数据源为私募通和投资界,数据摘录时间为2021.1.17;

  数据统计口径补充说明:1.市场投资数量统计了市场披露的全部投资案例;2.投资金额、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币种分布、阶段分布相关数据仅统计市场已披露融资金额的投资案例;3.本文使用的统计数据库动态更新,不同时间节点统计的同一维度数据会略有差异,本文数据统计时间为2020.1.12

  免责声明:本文件由华兴资本财务顾问事业部资本市场组(连同其任何子公司、关连公司、附属公司或其董事、管理层人员、代理人、顾问或雇员合称“华兴资本”)制作。本文件之目的仅为向接收方提供参考,接收方应根据自身的投资审查及评估行事。无论在任何司法管辖区,本文件不作为也不应被解释为任何证券出售要约或证券购买的要约邀请。华兴资本不就本文件的内容作出任何陈述或保证或提供任何其他担保。华兴资本并不代表本文件的接收方行事。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分发本文件可能会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或禁止。接收方应在这些司法管辖区遵守所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华兴资本不承担因本文件的使用、不当使用、依赖、分发或占有而产生的,应由接收方承担风险的任何责任。未经华兴资本的事先书面同意,本文件或其任何内容不得被披露或用作其他任何目的。如接收方有任何疑问,应向其独立顾问寻求专业意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