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泡玛特”)公布了2020年财报,这是被称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玛特上市后第一份成绩单。
财报显示,泡泡玛特2020年度总营收为25.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49.3%;年内溢利5.23亿元,同比上涨16%,经调整后纯利为5.91亿元。泡泡玛特全年卖出超5000万只潮玩。
公开信息显示,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是集潮流商品零售、艺术家经纪、新媒体娱乐化平台和大型展会举办于一体的IP综合运营服务集团,售卖包含自主开发商品与国内外知名潮流品牌的商品,包括盲盒、二次元周边、BJD娃娃、IP衍生品等多个品类。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赴港港股上市,成为当前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之一。据悉,泡泡玛特发行价为38.5港元,开盘价77.1港元,较发行价大涨100.26%,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在潮流文化、Z世代消费和泡泡玛特上市等的多重驱动下,2020年4月至今“潮玩”热度迅速蹿升并呈现明显的向上增长趋势。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 数据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中国潮玩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为44.0%,但是长期增长趋势不变,预计2021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增至384.3亿元。
对于潮玩而言,IP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泡泡玛特正是因其强达的IP阵容走在了国内潮玩品牌的前沿。上市之时,泡泡玛特曾在招股书中强调:“IP是我们的业务核心。”
2020年,泡泡玛特共计签约超过120个IP,推出新IP产品包括Skullpanda、密林古堡系列、小甜豆系列等,以及和全球知名IP哈利波特、火影忍者等系列,并首次尝试了真人IP“周同学”系列。
根据产品IP划分来看,泡泡玛特自有品牌(包括自有IP、独家IP、非独家IP)产品收入从13.84亿元上涨至21.36亿元,占总营收的85%,同比增长54.3%。其中自有IP占39.0%,独家IP占28.3%;独家IP收入从5.97亿元增加到7.119亿元,增幅19.2%;非独家IP收入从1.598亿元增加到4.444亿元,增幅178.1%。
对比来看,2019年泡泡玛特自有IP的收入占比为82.1%,与2020年基本持平;然而,此前泡泡玛特的部分头部IP收入却有所下滑。以自有IP“Molly”为例,其为泡泡玛特带来的收入为3.5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4.2%,而这一数据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为89.4%、62.9%和27.1%。
泡泡玛特在财报中表示:“我们将致力于丰富IP类型,扩大IP库,推出更多头部系列产品,以及拓宽除盲盒以外的潮玩品类。 ”
销售渠道方面,泡泡玛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有五种,分别为零售店、线上渠道、机器人商店、批发和展会。根据财报显示,泡泡玛特的零售店销售收入从2019年的7.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2亿元,增长了35.5%,主要原因是全年增加了76家零售店。
至于线上渠道,线上总收入从2019年的5.39亿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9.52亿元,增幅为76.5%,主要由于天猫平台和抽盒机销售的增加以及新增了京东等线上渠道。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在微信平台上自主研发设计的小程序“泡泡玛特抽盒机”,于2020年实现了4.66亿元的收入,较2019年增长了72%。
而得益于2020年新增的526台机器人商店(自助售货机),泡泡玛特机器人商店的销售收入为3.29亿元,比2019年的2.49亿元增长了32.2%。另外,批发及其他收入从2019年的1.5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31亿元,增幅为48.0%。
截止目前,零售店依然是对泡泡玛特整体营收贡献占比最大的渠道,达到39.9%,但与2019年的43.9%有所降低;同时,线上渠道的营收占比有所提升,从2019年的32.0%提升到了2020年的37.9%。
此外,截至2020年12月31日,泡泡玛特共有2330名员工,包括销售员工1316名,行政及开发人员793名。截止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共发生员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资、津贴和福利)人民币2.43亿元,人均年薪约10.43万元。
总的来看,作为泡泡玛特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亮点不少。但从近期股价上看,泡泡玛特已经连续走低。截至3月26日,泡泡玛特股价报53.60港元,跌幅1.02%,总市值为751.44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与2021年2月17日高点时的107.60港元相比,泡泡玛特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股价“腰斩”,其市值已经缩水一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