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嘀嗒出行向香港交易所重新递交了上市申请并对业务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更新。

  此前,嘀嗒出行的香港IPO申请已于上周失效。对这次招股书失效,嘀嗒出行官方回应称,交表后六个月更新招股书是正常程序,不意味着失败。

  公开资料显示,嘀嗒出行2014年起家于顺风车业务,原名嘀嗒拼车。2018年1月,嘀嗒拼车对外宣布正式完成品牌升级,从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从一个专注顺路拼车的出行平台,升级为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

  自成立以来,嘀嗒出行便一路高开,深受资本市场青睐。企查查数据显示,成立仅7个月,嘀嗒出行就完成了IDG资本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同年12月,嘀嗒出行获得易车领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而在2015年5月6日的1亿美元C轮融资中,易车网与崇德基金、挚信资本、IDG等共同投资了嘀嗒出行。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移动出行一直以来被资本密切关注,用户规模也持续增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在2019年达到5.63亿人,2020年更是增长至5.69亿人。其中,顺风车社会价值已逐步得到认可,整体市场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中国顺风车用户规模达2.49亿人。

  根据新版上市申请显示,嘀嗒出行旨在创造更多的交通运输能力,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让出行生态系统更高效和环保,让每次出行变得温暖和愉悦”为使命,采用双轮驱动的策略,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发展。

  财务数据方面,根据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2020年全年,嘀嗒出行交易总额(GTV)为人民币90亿元,全年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5.81亿元增加至7.91亿元,2018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9%。同时,2019年及2020年,嘀嗒出行经调整净利润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3.16亿元和3.43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的注册用户数从2020年6月30日的1.8亿,增加到2.05亿,认证私家车主数从980万增至1,080万。顺风车累计搭乘乘客数从3,670万增加至4,200万。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2018年、2019年、2020年,嘀嗒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为0.482亿份、1.785亿份和1.463亿份,同期交易总额分别约为19亿、85亿及81亿。

  2018-2020年,嘀嗒顺风车平台应答率分别为44.2%、53.8%及60.1%。上市申请提到,顺风车应答率的整体上升,主要是由于平台用户群体扩大,认证私家车主数量增加,以及嘀嗒平台上私家车主与乘客顺路匹配效率的提升所致。

  而在出租车领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已在86个城市提供了出租车网约服务,并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战略合作,已向34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与西安开展智慧出租车合作,并准备将合作模式复制至沈阳、徐州、南京、杭州及中山等其他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不错的发展数据背后,嘀嗒出行平台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在黑猫投诉上,对嘀嗒出行的投诉量达6659条,涉及封禁用户账号、车费迟迟未到账以及账号提现异常等情况。

  同时,嘀嗒上顺风车业务的安全性问题也一直饱受争议。2020年12月7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涉及问题主要是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并存在部分安全风险隐患。另据媒体统计,嘀嗒出行自2020年就已遭到了52项行政处罚,处罚原因都是由于“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嘀嗒出行此前也在招股书中指出,今后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同时新法律及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嘀嗒的业务有影响。嘀嗒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该等变化,且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合规成本。

  此外,目前出行平台这一领域,滴滴、哈啰、嘀嗒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上市,但“共享出行第一股”花落谁家一直众说纷纭。如今,嘀嗒出行再次冲刺资本市场,最终能否实现成功登陆港交所,艾媒网将持续关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