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1 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记者会上,总理表示:“基本民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联,现在我们跨省流动的人超过 1 个亿,他们异地就业、养老、就学,办有些事往往要来回跑,“跨省通办”确实已经成了新刚需。我们今年要实施一项新政策,就是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也就是说你办有关事项,拿着手机一扫码就办成了。当然,我们也要为那些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特别是老人提供便利,还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也谈到要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数字身份统一认证和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公文等互信互认。

而电子身份证是数字经济实现的重要基石,身份证电子化的发展有望在年内得到快速推动,与身份证电子化相关的全产业链都有望在这政策红利中受益,引申到数据安全也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一、什么是电子身份证?

我国的居民身份证目前一共经历了两代,2004 年起我国开始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二代身份证采用了非接触式 IC 卡技术和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安全技术,证件防伪及使用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编辑

但第二代身份证也已经是近20年的产物,随着数字化中国以及智能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目前二代身份证的整体应用功能已经难以满足技术上的需求,所以将证件电子化是我国转型数字化的必经之路。

电子身份证的优势:

1.可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免遭泄露,可避免信息泄露以及避免出现身份证丢失的情况,使用电子身份证查验身份时只能获得一个加密的字符串,那些无关个人身份验证的信息就无法被读取。


2.证照数据共享,证照种类多,办理证照的部门也多。相关领域主管部门需要推动证照类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电子证照数据互认共享,这个过程中,各相关的机关、部门也将受益于这些工作带来的工作便捷化与体系化。

总体而言,可以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使得相关办事部门的工作更加便捷。

二、电子身份证的细分赛道

目前电子身份证的技术主要分为两种:CTID及eID。

1.CTID

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 平台)是为支撑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的支持指导下,公安部领导下组织建设的‚“互联网+”重大工程基础保障类项目,CTID平台是国家网络身份治理的重要基石,该平台为各行业提供统一、权威、多级可信的网络身份认证服务。

CTID平台主要提供两种服务:信息比对服务(确认身份信息的真实有效)、网络身份认证服务(生成与身份证对应的二维码和电子凭证)。

CTID具有四个优点:权威、可信、便捷、统一。

且CTID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公民的隐私安全,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在线身份认证。

编辑

大家可能对于CTID很陌生,因为这是一个To B的专业名称,不过其实CTID的应用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居民生活中最常用的防疫健康码,以及国务院APP、公安部政务服务平台、支付宝上的电子证件。

根据移动支付网官微来源,和eID相比目前CTID在应用的广度上是略胜一筹的,包括福州、宁波、平潭、江西、湘西、无锡等 30余个省市已先试先行,超过 1000 万余人注册获取“网证”,涵盖政务办事、交通出行、网上银行、园区通行、访客管理等近百种场景使用。

2.eID

eID是以国产自主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身份认证技术,不仅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识别自然人主体,还能用于线下身份认证。

根据载体类型及认证方式的不同,eID主要有通用eID与SIMeID 两种类别,其中通用eID常见加载于银行金融IC卡、USBkey、智能手机终端等内臵的安全智能芯片;SIMeID 主要加载于支持 SIM/USIM 功能的 SIM 卡、USIM 卡、SIM 贴膜卡、eSIM芯片等复合的安全智能芯片。

编辑

从使用功能来看,eID具有在线身份认证、签名验签和线下身份认证等功能,能够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准确识别是否本人使用,可以运用在网上签约授权、交易支付、航旅服务、酒店住宿以及线下居民身份凭证、数字金融服务、城市数字管理等用途。

目前,根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已和中国工商银行、九江银行、海口农商行、大庆农商银行等合作发行加载 eID 的金融 IC卡及 SIMeID 贴膜卡超 1 亿张;与三大电信运营商进行技术对接并试点发行加载 eID 的 SIM 卡;与多家主流品牌手机厂商合作将 eID 加载于手机终端,并正在与其他手机厂商进行技术对接。

编辑

对比起CTID来说,eID对硬件的依赖程度更高,也使得推广难度更高,但在疫情的时代下,使得许多银行的金融服务都在往线上化转型,银行利用eID的技术,实现了远程一键开户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eID在中国手机厂商中应用的更加广泛,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

此前华为钱包就联合东莞农商银行推出了华为手机eID线上办理开户以及快速认证等功能,利用eID的线上技术,可以完成开户到最终转账的全部流程。

从总体来看,CTID更多适用于公共场合,例如健康码以及政务局中办理信息的应用。

而eID更偏向于个人解决事务,例如旅游出行以及个人办理网上银行的应用。

三、发展前景

电子身份证的推开将带来以下的商机:

1.数字身份基础设施建设初期,终端量级有着千万台的需求。

目前来说,数字身份线下应用分为三级:

1.身份证件功能,用来代替身份证、护照、居住证;

2.以身份证为基础的各种证件的全面替代,包括学生证、老年证、社保卡等;

3.广义的身份认证与记录,涉及到所有通行、权限相关场合,如展会、民宿、公租房等。

保守估计,仅医疗机构端需求超300万台、金融机构端需求超850万台、酒店民宿需求超150万台。

实现第一级应用便可为行业带来超1300万台设备的量级空间,这仅是第一阶段身份证级别测算,二三级广义的身份验证应用,空间至少比第一级应用再扩大一个数量级。

2.证照电子化浪潮有望加速来临。

《意见》提出,2022 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电子证照应用制度规则更加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支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意见》提出不仅是身份证,还要将户口簿、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学历学位证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等个人常用证照电子化应用,覆盖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方面,使得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

目前CTID与eID两大技术虽然技术思路有所不同,但发展目标都是一致的,未来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对这两类技术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安部出台的《居民身份网络认证整体技术框架》与CTID相关,但eID同样已形成并发布包括三项国标和数十项行业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两项技术均在政策方面得到了相关的扶持。

在未来身份证电子化的路径中,两大技术共存发展可能将会主旋律。

四、总结

提出电子身份证政策后,股市再次掀起数字经济概念第三轮的爆发。

其中恒宝股份、神思电子、精伦电子,成为这次“数字身份证”概念的热门公司。

这些公司拥有着低市值的特点,叠加上中国往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求,每次有相关政策发布时,市场资金的参与十分积极,相信在今年整体大市比较熊,白马股没大行情的趋势下,数字经济概念将会是一个持续轮动炒作的板块。

电子身份证受两会热点和政策重点的加持,数字经济相关产业链的市场巨大,随着我们身边的技术应用逐步落地,且不断各地的政策消息推动,我们民众对数字化的认知会越来越深,数字经济发展也将踏出更大的一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