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2024年成为了AI应用爆炸式增长的一年。许多人在这一波浪潮中兴奋不已,以为自己能借此脱贫致富,然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机遇背后,潜藏着诸多风险与陷阱。这些看似美好的项目有的引发了伦理争议,有的则是炒作的“伪概念”,更有不少是实打实的骗局。

数字人的崛起与风险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上用AI生成的内容逐渐增多,例如通过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技术制作的动漫形象,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这些所谓的“数字人”甚至变成了盈利的手段,一些账号通过虚假形象进行推广和带货,轻松获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账号有时会逃过平台的检测,导致更加复杂的监管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AI换脸技术开始被不法分子使用,冒充名人进行欺诈。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张文宏医生为例,他的形象频繁被用于虚假带货,这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令正品的声誉受损。广东和香港等地区的警方都纷纷介入调查,AI换脸导致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展现出AI技术在监管和道德方面的双重挑战。

AI产品的虚高溢价

不仅在内容生成领域,AI技术也渗透到了家电和其它消费品中。2024年,各类智能家电产品纷纷打着“AI+”的名号,但事实上,很多的“智能化”功能并未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便捷和体验升级。例如,一些高价位的冰箱和智能床垫,其AI功能仍处于初级阶段,实际应用并不会显著改善用户体验,反而因为溢价过高,被不少用户形容为“交了智商税”。

与此同时,面向儿童的AI玩具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实际教育作用往往被低估,这让家长们大失所望。AI玩具的高昂价格与市场实际功能并不匹配,这种现象在AI行情火爆的时期非常突出。

AI培训课程的“割韭菜”现象

每当新技术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2024年,围绕AI的付费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以AI绘画和视频创作为主题的课程,价格往往高达千元以上,且被广泛指责为“割韭菜”的重灾区。许多内容在网络上都能找到免费的替代品,但这些课程往往利用“信息差”赚取高额利润。

不少初入职场或渴望技能提升的年轻人很容易受骗,上当后却发现课程质量远不如预期。上百人中,有多少人能在学习后真正实现盈利?这无疑给很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在这个AI革命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技术的进步。不被短期利益蒙蔽,也不被噱头牵着走。通过加强自我教育和提升信息筛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AI浪潮中找到真正的价值,而不是成为被“割韭菜”的一员。AI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而非让人陷入短期的经济损失和伦理困境。我们需要对AI的未来做出审慎评估,以迎接更加智能化的明天。

点赞(32)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