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行业称得上永不衰落,医疗一定是其中之一。因为需求永恒,所以朝阳不落。而AI对医疗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作用决定了,医疗AI将是中国医疗行业换挡提速的重要契机。

  3月17日,港股“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业绩公告,这也是其上市以来首份年报。财报显示,鹰瞳科技实现收入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窥一斑而知全豹,鹰瞳科技的成绩,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中国医疗AI市场的现状。面向未来,它是否能给行业带来新的启示?

  商业化深入微观维度

  纵观鹰瞳科技2021年的总成绩,报告期内营收破亿及高增速之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就是软件的毛利率从62.4%提高到67.5%是一大亮点。这说明鹰瞳科技依然保持着医疗AI企业的核心定位,潜在盈利能力走强。从营收构成来看,技术和服务给鹰瞳科技打下了坚实基础。

  鹰瞳科技的营收由三部分组成,贡献最大的软件收入不仅收入达到9694.4万元,即将实现单项破亿,而且同比增速高达126%。软件服务除了盈利能力上的优势,更是技术力量对外展示的核心窗口。它的稳定增长既显示出鹰瞳科技在医疗AI赛道的技术储备稳定释放,又体现了其商业化能力稳步提高。鹰瞳科技2021年内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检测量接近490万。此外,在营收结构中排名第二的硬件销售服务录得收入1638.7万,同比增长391%,也是不容忽视的增长点。

  值得关注的是,鹰瞳科技的商业化呈现出深度渗透场景、深入微观维度的特点。便携式相机获批后,在医疗机构和大健康场景也都得到了快速推广。

  若按落地场景划分,鹰瞳科技来自医疗机构和大健康场景的收入分别达到3380万元和804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8%、241%。这是医疗AI整体商业化潜力的一个缩影:由于可以依靠服务类型、频次或组合收费,订阅式服务在现金流上大有益处,甚至能在不断完善提高技术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永续。

  鹰瞳科技的财报显示,2021年,它已累计入驻超过1100家视光门店和超过250家药店,精功眼镜、精益眼镜等龙头连锁店都已成为鹰瞳科技的客户。并且,每月约有2000-3000个服务网点在日常使用其SaMD诊断产品以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商业的惯性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在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基层医疗环境中,鹰瞳科技还利用将整体算法移植到设备内部、开展云端影像分析等手段,让健康服务惠及更多用户。目前,Airdoc-AIFUNDUS (1.0)已经向41家医院和36家社区诊所出售,按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综合计算,总客户数量已经达到244个,同时进入了多地物价目录,将落地更多省份。Airdoc-AIFUNDUS (2.0)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正式开始,今年1月,白内障检测SaMD成功获得上海市药监局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其目前的产品组合详情,显示出了继续将AI能力向医疗渗透的愿望和商业化前景。随着医疗器械市场各类需求的充分释放,鹰瞳科技的增长空间正在打开。

  医疗器械的新机遇

  开年不久,国药控股曾发布一份《2021年中国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供应趋势》报告,其中提到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正呈现人口“两升一降”推动市场结构调整、慢病管理“三早”要求带动健康监测市场等多种趋势。国内市场对医疗AI的需求就隐藏在对基础器械需求之中。

  “七普”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快速接近20%,总人数过两亿。老龄化势不可挡,医疗资源面临的挑战是最紧迫的,首要问题就是资源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均。

  鹰瞳科技的医疗AI布局,既契合重视慢病、预防为主等行业主旋律,又通过AI的高效率实现了对医疗需求的分层次处理,急病助诊、慢病助管、预后助查。鹰瞳科技旗下的产品布局,与医疗器械行业趋势形成了共鸣。

  鹰瞳科技所处的眼健康赛道尤其值得关注。今年1月,卫健委出台了《“十四五”眼健康规划》,一方面是强调了青少年眼健康问题和老年人近视、老花等眼病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将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眼底病变等眼底病作为新增病种,扩大医疗健康服务覆盖范围。

  因此,眼健康业务场景已经是未来确定的规模化场景之一,其中,《规划》明确提出的提高眼底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正是鹰瞳科技的愿景,也是其商业化落地的依靠。它在财报中也提到,眼健康管理的旺盛需求已经开始反馈到公司端,而它还会继续加强定制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

  国内眼科执业医生目前只有4.48万人,无论设备还是眼健康管理的承载能力都留有巨大缺口,这给鹰瞳科技带来了建立优势的空间。AI的赋能满足了降低眼底相机等设备成本、助力规模化开展业务的需求,依靠云端影像分析,鹰瞳科技可以把健康管理能力输送到基层市场。技术之上,模式形成了闭环。

  这一切都建立在日积月累的技术研发之上,据鹰瞳科技2021年财报显示,研发开支从去年的4200万元同比增长51.9%,达到6430万元。去年,鹰瞳科技一系列研究成果相继在《柳叶刀》系列、《Science Bulletin》、《英国眼科学杂志》等权威同行评审科学期刊发表,权威论文发表超过30篇。

  正是在技术领先的基础上,鹰瞳科技才能建立起有序的产品序列。随着行业的顶层设计持续加码,机遇正在浮现。今年2月,药监局在一份通知中表示明确,严守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底线的同时落实“放管服”要求,帮助企业加速新医械投入应用。梳理其原因,无外乎医疗需求增长、国产化替代的要求、头部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等等。

  既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又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应用网络,在行业新格局形成时,鹰瞳科技的先发优势或许能让它运筹于今日,决胜于未来。

  普惠视野创造长期价值

  两会刚刚过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国家政策方面始终支持医疗向普惠发展,鹰瞳科技的愿景也是如此,创始人张大磊说:“我们要做一个所有人都能用的产品。”

  基于此,鹰瞳科技的整体行动可以从三个角度上看。一是商业逻辑上,与医院和健康机构的合作,AI提效的同时可以帮助降费。二是大健康领域,预防大于治疗是当前医疗共识之一,而鹰瞳科技通过医疗器械和技术帮助健康筛查向低线城市渗透。三是社会责任方面,2021年以来,鹰瞳科技进驻新疆巴楚县医疗援疆,帮助厦门市翔安区老年人筛查健康风险,至今已连续三年参与儿童健康教育与医疗扶贫专项基金旗下“爱目行动”。

  2022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会上,鹰瞳科技合伙人伍王应提出,要让医疗AI技术赋能基层医疗、惠及乡村。

  基于新一代医疗器械和新的AI医疗运作模式,医疗行业必然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网络化、信息化特征。按照当前的应用层次,可以划分出健康筛查、就诊、医生诊断、治疗、预后复诊随访等多个阶段,进而总结出效率、费用、便捷几大需求。结合鹰瞳科技的产品应用,不难看出,当前医疗AI已经有能力进行全盘渗透。

  数据、效率、智能化,医疗AI是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同时,鹰瞳科技的商业蓝图也在此基础上展开,这将是一个长期作战的过程。2022年3月1日起,卫健委牵头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正式开始施行,不同医疗机构间的障壁会持续打破,而鹰瞳科技等医疗AI企业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是最合适的介质之一。

  普惠视野和广阔市场或许是一对孪生子,理念站位越高,也越能发现价值蓝海的宽广。去年以来,瑞银、中信里昂、招银国际、安信国际和海通国际等多家投行陆续发布了对鹰瞳科技的首次覆盖研究报告,投行对医疗AI的应用前景和鹰瞳科技的投资价值十分看好,“买入”或“优于大市”评级。

  这可能是鹰瞳科技长期价值的缩影。能够穿越周期的需求,会铸就能够穿越周期的行业。未来的医疗AI,预防是手段,智能是优势,价值是结果。鹰瞳科技,正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之上。

  来源:港股研究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