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OpenAI开发全新技术

据称,OpenAI正筹备展示一种革命性的人机对话技术。据可靠消息,这一技术将结合声音和文本,不仅能与用户进行流畅的交流,还具备识别物体和图像的能力,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ChatGPT的开发团队已经向部分客户展示了这一技术的部分功能,其中包括一项引人注目的特点:其逻辑推理能力远超现有产品。这一进步预示着AI在理解和处理复杂信息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王慧文要做「中国版 OpenAI」

2 月 13 日,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宣布进入 AI 领域,设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出资 5 千万美元,估值 2 亿美元。王慧文同时透露,「下轮融资已有顶级 VC 认购 2.3 亿美金」。据多方了解,王慧文口中的「顶级 VC」至少包括源码资本、真格基金等。此外,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和王慧文的新公司签订正式的投资文件,(第二轮)估值也还未确定。责编:聚观365*此内容归聚观365

一加Open渲染图曝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往折叠屏机型上广为诟病的痛点逐一得到解决,各大手机品牌旗下的折叠屏手机也进行着不断地迭代升级,体验已经越来越接近常规直屏旗舰,而与此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新品牌陆续加入这一领域的竞争,其中就包括国产品牌中表现抢眼的一加。此前一加官方就曾在海外官宣,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将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登场,有消息称其将会被命名为“OnePlus Open(一加Open)”。

OpenAI开放GPT-4o定制功能

OpenAI 推出了一项新功能,允许企业客户使用自己的数据来定制其最强大的 AI 模型 GPT-4o。此举旨在应对日益激烈的 AI 企业应用竞争,并满足企业对 AI 投资回报的更高要求。所谓定制,即业界所称的“微调(fine-tuning)”。通过微调,现有 AI 模型可以针对特定任务或领域进行优化。例如,一家滑板公司可以微调 AI 模型,使其成为能够回答有关轮子和滑板护理问题的客服聊天机器人。

ChatGPT新增朗读功能

近日 OpenAI 为其广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 推出了名为“朗读”(Read Aloud) 的新功能。该功能可以让 ChatGPT 用五种不同的声音朗读其回复,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互体验。目前,“朗读”功能已上线 ChatGPT 的网页端、iOS 和安卓应用。“朗读”功能不仅支持 37 种语言,还可以自动检测文本语言并进行朗读。

OpenAI发布GPT-4o

近日,OpenAI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的旗舰模型GPT-4o,可以利用语音、视频和文本信息进行实时推理。据介绍,GPT-4o在英文文本和代码中的表现与GPT-4 Turbo相当,但在非英文文本上的能力大幅提升,在视频和音频的理解上,GPT-4o要明显强于当前的其他模型。此外,能力更全面的GPT-4o,响应速度也更快,最快232毫秒响应音频输入,平均响应时间为320毫秒,与人类在对话中的响应速度相当。

OpenAI推出GPT-4更精准解决问题

美东时间 3 月 14 日周二,OpenAI 宣布,推出大型的多模态模型 GPT-4,称它可以接收图像和文本输入,输出文本,「比以往任何更具创造性和协作性」,并且「由于它有更广泛的常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准确地解决难题。」OpenAI 表示,已经与多家公司合作,要将 GPT-4 结合到他们的产品中,包括 Duolingo、Stripe 和 Khan Academy。GPT-4 模型也将以 AP

OpenAI曝启动全球AI基建计划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称,OpenAI CEO阿尔特曼(Sam Altman)全球大规模AI基建计划已逐渐清晰,阿尔特曼计划先从美国各州开始建设AI所需的机器、系统等基建设施,预计耗资数百亿美元。从今年年初开始,阿尔特曼一直在寻求美国政府对该项目的支持:组建一个全球投资者联盟,为支持AI快速发展所需的昂贵的物理基础设施提供资金.

OpenAI宣布推出企业版ChatGPT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一,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宣布推出企业版ChatGPT,企业版ChatGPT拥有增强的安全性、隐私性和一系列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强大功能。该公司还表示,企业版ChatGPT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ChatGPT版本,可提供企业级安全和隐私保护、无限高速的GPT-4访问权限,支持32K上下文输入,具有高级数据分析、自定义选项等高级功能。

ChatGPT日耗电量惊人

据透露,OpenAI旗下的热门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每日电力消耗惊人,可能超过50万千瓦时。这一数字相比美国普通家庭日均29千瓦时的用电量,显得尤为突出,高达近1.7万倍之多。展望未来,随着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其电力消耗恐怕还会进一步攀升。然而,要精确评估AI行业的实际电量消耗并非易事。此外,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在运行方式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也为电量消耗的估算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