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

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操作,早就写在历史课本里

2月10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单公布,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位列在内。但其实在大众看来,马斯克和特斯拉汽车的许多行为都让人大惑不解。比如,马斯克没有为特斯拉设立公关部门,甚至连正常的媒体广告也不投放;他总是利用建造汽车厂的各种新闻,来博取人们的眼球;他非常热衷于给汽车加一些高科技的配置,让特斯拉显得与众不同……

马斯克称未来房价下跌将加速

6 月 6 日消息,马斯克在回应一条关于经合组织跟踪的大部分经济体房价出现下跌的推文时表示:“随着高利率使得住房更难负担,这一趋势还将加速。”这条推文援引经合组织(OECD)数据称,在该组织跟踪的 46 个经济体中,有 31 个经济体的房价在最近一个季度出现环比下跌。最近几个月,马斯克已多次警告楼市危机。

马斯克称:要在火星上建立城市

8 月 15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日,特斯拉和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希望20年内在火星上建造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目前,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在建造将人和货物送往月球、火星等地的星际飞船。该公司的星际飞船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载人飞船,可以乘坐一百人,它将是马斯克实现人类定居火星这一宏大目标的关键运输工具。与“猎鹰9号”火箭一样,星际飞船未来也能

马斯克愿意自掏腰包100亿到150亿美元竞购推特

北京时间4月20日凌晨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愿意投入100亿-150亿美元的自有现金来竞购推特,并计划在10天左右的时间内对推特发起收购要约,马斯克已利用摩根士丹利通过传统的杠杆收购方式,对Twitter再融资100亿美元。此前CNBC《华尔街直播室》(Squawk on the Street)主持人大卫·费伯(David Faber)表示,在收购Twitter

马斯克称新款Roadster可以飞

埃隆·马斯克近日再次激起公众对特斯拉新一代Roadster 2的期待,宣称这款备受瞩目的电动跑车将具备飞行能力。尽管这一消息令人震惊,但马斯克并未提供具体的技术细节或实现方式。有意思的是Roadster 2自2017年原型车发布以来,原定于2020年投产,却因连年推迟而成为业界笑谈。特斯拉曾承诺向参与推荐计划的车主赠送新款Roadster,但随着时间推移,因此外界对其是否真的能上市充满怀疑。

马斯克邀请盖茨开特斯拉Semi

11月27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称,如果盖茨愿意,他可以亲自来开一开特斯拉Semi。早在2020年,盖茨撰写了一篇内容广泛的博客文章,概述了他对下一代交通工具的立场。盖茨在他的文章中支持电动汽车,但他表示,他不认为电池是重型车辆的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包括像特斯拉Semi这样的8级卡车。根据盖茨的说法,廉价的生物燃料是18轮卡车等大型车辆的发展方向。

马斯克预计Twitter下季度现金流转正

据报道,Twitter CEO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周二表示,得益于激进的成本削减措施,该公司的现金流「有机会」在下一季度转正。马斯克是在摩根士丹利投资者大会上发表这一言论的。他表示,Twitter 在利用其消息服务变现方面的表现之差「令人震惊」。马斯克表示,该公司已经将 2023 年的非债务支出从预期的 45 亿美元削减到 15 亿美元,主要得益于云服务支出减少了 40% 并关闭了

马斯克称特斯拉不会在印度建厂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除非首先获准在印度销售汽车和提供汽车服务,否则不会在当地进行生产。该公司一直在寻求降低进口关税,以便在印度销售汽车。 马斯克在推特上回应了一名用户关于特斯拉在印度设立制造厂的问题,他说,“特斯拉不会在任何不允许我们首先销售和提供汽车服务的地方设立制造厂。” 去年8月,马斯克曾表示,如果特斯拉在

马斯克:人工智能具有颠覆性

法国“科技万岁”科技创新展正在巴黎举行,当地时间 16 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出现在展会现场,他警告称,人类在人工智能的研究过程中要小心。他说,虽然这项被他称为“有史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可能会产生积极结果,但是“对公众肯定存在风险”,这项技术应该受到监管。早在 2014 年,马斯克就曾发表过观点,担心人类可能只是“数字超级智能生物”的引导加载程序,或将引领硅基生命进化时代的来临。

马斯克导致大量推特员工离职

Twitter 表示,由于公司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与马斯克的诉讼官司和「吹哨人」的爆料,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离职。当地时间周三,Twitter 高管在一次公司全员会议上告诉员工,Twitter 目前的员工流失率为 18.3%。相比之下,在马斯克提出以 440 亿美元收购 Twitter 之前,Twitter 的员工流失率徘徊在 14% 至 16% 之间,这与竞争对手的员工流失率基本一致。事实上,此